宇芽被家暴启示:远离情感暴力,需要重构内心世界和离开的勇气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写到:“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个可以投降的人,尽快地把他这个不幸的受造物与生俱来的自由交给那个人。”这句话表明了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内心活动。

引言:

papi酱旗下艺人宇芽被家暴的消息引爆网络。家暴这个大多数时候都带着虚伪和隐形面具的恶魔,又一次血淋淋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十八年前,中国第一部直面家庭暴力,由梅婷和冯远征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电视上播出,安嘉和对梅湘南的控制、殴打,让人触目惊心。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冯远征的影视剧,都会有一种厌恶感。

实际上,从心理学上来讲,家暴和施虐症、受虐症密不可分的。只是相对于这两个心理学术语,我们更愿意用前面的家暴来代替双方的角色和行为。

可是,词语的转换,并没有让家暴摆脱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摆脱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也需要从心理学中寻找勇气和保护。

在心理学中,施虐症和受虐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自愿的,更多时候是对外界环境和内心孤独的反映。所以,当一方面临另一方的一次次家暴,内心和身体一次次的经受折磨,却始终难以下定决心的离开。

一、在一段充满暴力的情感关系中,一般都会具备下面的四种特征。

(1)家暴的固着性和唯一性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所以,我们会很惊讶于一个家暴的人,好像一个心理学的大师一样,将被害者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翻看宇芽被男友家暴的历史,这种固着性和唯一性表现的非常明显。

在宇芽爆料的五次家暴过程中,其男友反复暴力殴打她,在殴打过后,又表现的像一个绅士一样道歉,甚至不惜以下跪、自杀相威胁。

这些都显示出了埃里希·弗洛姆对施虐症患者的刻画,在《逃避自由》中写到:“对施虐者来说,是依赖受虐者的”。因为对他来说,家暴对象是稀缺性的,也是从属于自己的。

所以,就像人类对某一样东西的固着性情感,家暴具备着很强的固着性和唯一性。

(2)爱充当了家暴伪善的外衣

宇芽在其微博中,为我们爆料了其男友在微博上炫耀“女友为自己买了一台呼吸机,我要和她肩并肩的去看夕阳红”恩爱生活。

这种被炫耀的爱,满足了对方在一段感情中的期待,也维护了自己在网络面前的形象。

对很多人来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最讨厌听到的是父母的那句“我都是为你好”,这种为你好的言论,绑架了孩子的人格独立和自由,也让孩子失去了在外人面前反驳的理论依据。

在宇芽家暴事件中,男友也利用网络为自己营造了这样的形象。事实上,正如宇芽所说,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带着表演性质的,表演的对象就是被家暴的对方。

(3)切断对方的社会关系,使其孤立

想要让一个人紧紧的依赖着自己,这一招无疑是最有效的。

由于人是群居动物,天生需要和别人建立连接,来缓解自己的孤独。

对于一个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失去了所有的社交圈子的人来说,这段不良的感情就成为了自己唯一和他人建立联系的通道。

很多深受家庭暴力的人,迟迟难以走出来,也是如此。

(4)圣母心理作祟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讲的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获得反对者的支持,朝反对者借书,最终这个反对者成为了自己的支持者。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帮助别人,因为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内心的愉悦。

在一段充满暴力的情感关系里,这种圣母心理,时刻都在作祟。

对很多受害者来说,自己遭受到了暴力伤害,反而会担心自己一旦离开对方,他怎么办?

这种心理,让很多家暴的受害者,一次次下定决心离开之后,又一次次的回到这个充满暴力的怪圈中。

就像我们前面写的,在心理学中,施虐者和受虐者虽然存在着依赖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是自愿性质的,受虐者也并非喜欢遭受暴力殴打。

只是很多时候,受困于外界环境(物质和金钱)和内心(不舍得、不敢)而忍受着一段充满暴力的情感关系。

二、解决的办法恰恰隐藏在问题当中,对于想要逃脱家庭暴力循环怪圈的人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是两点:重构内心世界和勇气。

(1)识别暴力关系中的不良因子,重构内心世界,摆脱依赖阴霾

对家暴的受害者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敏感而脆弱的,这种心理状态,也是她们难以摆脱依赖和被利用的根源。

对她们来说,往往很难分得清爱情和同情。

事实上,当被家庭暴力伤害的人,第一次有了想要走出这段关系的想法,并准备付诸行动时,爱情就已经伴随着暴力伤害消失。

之所以一次次的去而复返,只是屈服于对方一次次的恳求和自己的同情心,可这并不是意味着自己还喜欢对方,更不是爱。

意识到继续维持这段不良关系的本质,就为我们找回真正的自我、重构内心世界打下了基础。

我们需要翻看这段感情,一步步的识别出自己被对方灌输的错误观念,识别出对方是如何利用相处中的小心思来控制住自己。

进一步,我们需要找到对方是如何为自己设定了“否定自我性”的暗示,被对方一点点的侵蚀掉属于自我的范围,让自己依赖上他。

如果自己找不到,可以让朋友帮忙,或者找有经验的人帮助。

当我们识别了对方为自己设下的陷阱,我们就可以避开,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进而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

对于受害者来说,认真反思识别这段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因子,才可以重构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阴霾。

(2)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离开是走向独立的前提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具备走出的勇气,一部分是因为被对方掐断的生活之路,离开难以维持;另一部分是因为对方的暴力威胁或自杀威胁。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在施虐者和受虐者的相互依赖关系中,一切的危险都来源于对方精心设置的情感陷阱。

当对方以自杀威胁或者家人威胁自己时,我们需要明白,很多时候这不过是一个将被害者拉回这段关系的阴谋。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可以对别人负责。

如果对方做出相应的行为,可以报警求助。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害怕失去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

可是,这种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以忍受长期家庭暴力、丧失尊严换来的。

我们总是说,天无绝人之路。当我们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离开这段不良的情感关系,我们就走向了真正的独立。

毕竟,生活从来不会亏待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三、总结:

看到宇芽勇敢的报警和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是让人兴奋的。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可以走出家暴阴霾,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到更多和她感同身受的人。

而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要努力保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生活独立,因为一让再让,只会让我们的界限感一点点被完全侵蚀。

当我们已经身处在一段充满家庭暴力的关系中,我们需要识别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重构自我内心世界,用充满勇气的行为摆脱它。

安卫糖果铺:从文字中寻找世界和温暖!欢迎大家关注或留言交流……

这个世界的文字,已经充满了太多的是非黑白,却惟独缺少人性和温暖。

这里有充满人性温暖的文字,给大家一个自我寻找的空间。

参考资料:《逃避自由》|艾里希·弗洛姆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情感暴力》|加藤谛三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