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0月,炎陵新增城乡就业人员2803人,失业率控制在2.07%以内

贫困劳动力在企业生产车间工作。陈坚/供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帮助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人员就业?近年来,炎陵拓展思路,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创新“扶贫车间”、举办就业招聘会等形式,拓宽了就业和再就业渠道,温暖了百姓心窝。1至10月,炎陵新增城乡就业人员2803人,其中近一半为就业困难人员,全县失业率控制在2.07%以内。

创新“扶贫车间”,让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叮咚……”近日,中村瑶族乡龙渣村村民盘小卫收到银行发来的工资到账短信。当天,像盘小卫一样,在湖南国声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打工的194名当地劳动力,都收到了工资到账短信。

近年来,炎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加强与企业联系,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照顾家庭与务工两不误,月月有稳定收入。

此前,炎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人员逐户走访、逐一登记,建立城乡贫困劳动力台账、已转移就业人员台账、未转移就业人员台账、培训台账、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台账等,以便开展针对性帮扶。并根据就业人员意愿和用工单位要求,分批次举办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等培训班,近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近万人,培训“两后生”60多人。出台优惠政策,贫困劳动力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生活补贴;对县内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今年来,当地政府仅发放企业社保补贴一项就达295.8万元,岗位补贴39.3万元。

45岁的罗军荣是鹿原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儿肢体二级残疾。罗军荣被“扶贫车间”吸纳到湖南国声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后,除了公司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她家因此一年就脱了贫了。后来,她的残疾女儿也在公司找到了合适岗位。

截至目前,炎陵已帮助104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在企业找到工作。

开发公益岗位,给就业困难人员造“饭碗”

“多亏了政府的公益性岗位,让我们年龄大的人在家门口能找到工作。如今,我每月能领到1280多元工资,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收入,还能兼顾农活和家务事,我满足了。”近日,沔渡镇上倌村53岁的村民李发连一边清扫公共场所,一边高兴地说。像李发连一样获得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目前全县已有330多名。

针对一些贫困劳动力都存在就业能力弱、技能差的问题,炎陵开发了村(社区)保洁员、河道管护员、治安联防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严把岗位审查关口,做到全面摸底、严格核查、精准识别,按照村委会推荐、乡镇认定、上榜公示、县审批等4个环节,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向的贫困劳动力找到“饭碗”。

截至目前,炎陵共开发公益岗位330多个,今年已发放工资453.548万元,帮助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愿望,真正使精准扶贫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举办招聘会,让企业与劳动力“两相好”

近日,炎陵县文体中心广场,由政府举办的就业扶贫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当天有55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300多个,180多人与企业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

为帮助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炎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工作人员每月收集企业、店门等的招工岗位信息,及时张贴在各级公告栏里,或编成短消息发布到各村(社区)、组微信群里,提高知晓率。组织工作人员编写印发“促就业、稳就业、温暖企业行动”政策宣传手册、就业扶贫服务手册等,发送到每家每户,使这些手册入户率达100%。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新上两条生产线,炎陵人社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国庆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机会,组成两个招聘分队,分头在县城以及十都、鹿原等10个乡镇举行专场招聘会,帮助228名劳动力与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今年来,炎陵已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假期温暖企业招聘会等18场次,帮助1400多名城乡劳动力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