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明:2020年超额收益的三个地方(有删减)

陈光明首度公开年度策略:2020年超额收益的三个地方(有删减)

  关于市场的两个共识

  首先,从宏观经济开始说起,判断宏观经济难度是最大的,很容易被打脸,但是有时候不从这个落脚点开始,谈起来好像总归不太完美,或者说没有基础的讨论平台。

  说之前,我想问大家,市场共识是什么?

  第一,现在,宏观经济的共识就是GDP基本上已经跌破5%了,未来就是4个点啊什么的,大概就这么走了。基本上,大家(预期)非常一致。

  第二,中国经济去地产化基本上也是一致的,这基本是一个市场共识。

  但是我想现在已经形成共识了,大家一定要知道,在一个市场当中形成共识的时候,很多东西可能就price in,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做投资很难的地方是,市场共识是什么?是不是包含了很多东西或者说还没有包含?

  没有一个人知道市场共识是什么。很多人认为这是市场共识,但有时候也会偏差,只是说的人多了,而且公开场合说越来越多的时候,或许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

  现在在我们投资圈里面,可能GDP的长期下行以及经济的去地产化,已经形成共识了。

  大家在这样思考的过程中,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跟宏观经济很密切的,从静态估值来说,基本上是压在地板下;如果跟宏观经济没有相关系数,而且讲的都是大故事。

  比如说,医药讲老龄化,长期是没有任何问题。 比如说消费升级、科技创新,这是最热的几个板块,基本上,从大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事实上大家也在做。

  

资本市场看法明确:谨慎偏乐观

 一,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便宜是硬道理

  二,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提升

  (1)资本市场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2)资本市场的制度性改革提速

  (3)全社会无风险利率下行

  (4)居民财富配置存在调整空间

  (5)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创新

  (6)优质企业开始重视股东回报

  (7)规模效应

  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主要几大优势:

  第一个是规模效应,你看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不可能有强的制造业,因为它无论做什么研发投入,无论做什么产业投入,都达不到的规模经济,不大可能成为这种制造业大国,工业体系不可能完善。

  但是我们有14亿人口,还有巨大的统一市场,这是特别大的一个优势。

  另外一个就是生产力的提升,举一个例子,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最基础性的研究有点问题,但是很多方面都存在工程师红利。

  (8)杠杆率在高位,需要时间化解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4种套利:

  第一,是时间上的套利,复利的增长。一些短期因素把价格搞得很便宜,你用长期的钱去套短期的钱,实现基于时间的复利增长。

  第二,基于时间的复利增长,是要有壁垒的公司,才有谈时间的增长意义,否则的话,就是一个平均回报,如果只有平均回报,其实买什么都一样,买个指数说不定还比普通的公司要好。这是基于企业护城河的套利。

  第三,是基于企业家的套利,啥意思?就是说你要去挑哪些企业家是比别人家做的好,就像你们选择投资经理一样,就是哪些投资经理是会比其他的要好。

  因为加上时间因素,加上护城河的因素,好的企业家是会构建护城河,而不会去损害护城河。而且最近(美团CEO)王兴说了一句话:护城河自从有了火炮之后,就成为一种空话,只适用在投资领域。啥意思?就是说你靠护,护城河是护不住的,因为有火炮直接攻城,这是分分钟的事情。

  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家能够不停的去挂钩,或者说拔不一样,现在什么核导弹没有发布的措施,指的是这一些,越是科技企业,越是新的企业,越是基于企业家的好。

  理论上来讲,稍微贵一点,或者便宜一点,都不能确定说静态的,因为从时间、护城河还是企业家来看,你不能说静态市盈率20倍就便宜,40倍就贵。

  当然,还有一个是基于人性的套利,基本上是逆向,人弃我取,基本上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都是能够克服自己人性的一些弱点。

  明年的超额收益来自哪儿?

  最后讲一下明年可能的超额收益所在地。

  第一,持续超预期的一流公司。一流公司哪怕不便宜,如果说可持续的超预期,未来会把估值填一下。业绩的增长反映到股价的增长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前,我们也没有明显看到,一流的公司就非常明显泡沫,但是如果说是普通预期的公司,如果不能够达预期的,估计明年就会比较差一点。

  第二,短期承压导致估值便宜的优秀公司,我认为可能是机会比较大的。

  第三,没有那么好的一流半公司,当然了,我的标准还比较高,一流半可能也就是500家,一流半的公司,是二流的价格。应该讲还是可以去考虑的。

  另外,不是头部的一些公司,建议大家还是要小心。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处在前三位的公司,可能风险性还是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细分行业还在强者恒强的过程中。

  附两个现场提问:

  怎么对不同企业估值?

  问:我们常见的几大分类,包括大周期、大消费,TMT这种常见的大企业,你一般是怎么去对它进行合理估值?

  答:这个比较复杂。首先按照行业笑话来讲,医药是班长,消费是班花,TMT是富二代,无觉得说的蛮有道理。

  相对来讲,前面两个行业的需求几乎是永恒的,而且价格是刚性,甚至还随着CPI上涨,它的永续增长正常是一直存在,从行业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他们的非常大的好处。

  TMT为什么是富二代?问题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说讲个大面,TMD就是轮到创新,轮到的时候很凶悍,就暴发户发家致富了。

  一般来讲,富二代一般富不过三代,啥意思呢?富二代的意思就是它很难传承,行业出现新的东西容易颠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即便没有不颠覆,它的价格降幅是非常大,当你没有新的创新的时候,可能家就慢慢败了。但你要持续创新,要富过三代以上,比较难。

  因为现在科技创新是最符合中央的要求,现在的估值是不低的。 但是,如果从个股角度来讲,可能容易踩雷的是在科技,建议各位要稍微担心一点,这个玩意不容易看得长远。

  虽然现在科技创新特别火,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也好,或者行业指数也好,一个月跑出来很多,因为这是最切合主题的,因为不创新没未来。

  但是从股东的角度来,真的要抓得住那些科技牛股,其实挑战非常大,有点像高台跳水,或者是巴菲特说的跨栏,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什么地方。

  至于具体到底给多少估值,我只能说估值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第一,首先会不会像手机一样,出现触摸屏之后就格局彻底改变了。

  因为所有价值都来自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期限非常重要,有很多公司是不能用永续去贴现的,用不同期限贴现,估值的差别就非常大,这是一点。

  第二,不能只看利润,最重要的是看自由现金流,很多周期性的公司,因为自由现金流比较匮乏,或者说如果没有再投入做就没戏,它缺少真正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的质量差。

  第三,稳定性,除了直线的周期以外,利润波动导致了你的风险偏好和要求,稳定性越好,它的估值就应该越高。

  当然,最重要的,A股最喜欢的就是g。但是g这个东西,我以前往往都是用peg去做估算,但g这个东西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出错误,如果你能够在g的 拐点来临之前做一把空或者卖掉,卖在高点,也没问题。但是理论上,如果g高,显然peg可能是高的,但是到底能高多少年,你会不会犯外推的一些错误,这些是估值的核心因素。

  小票和大票将来谁会更强?

  问:这几年看下来表现比较好的一些基金经理,都是以做白马核心资产为主。2015年或者之前那些做小票的基金经理,这几年尤其是今年好像表现不是很好,怎么看未来市场,市值大的公司未来能继续走多远,小市值的那些股票未来还有没有机会会上来?

  在全球范围来看,比如美国,还是小市值长期有溢价,但这几年中国好像一直是大公司。

  答:首先纠正一下,我认为,中国的小公司目前好像还处于溢价过程,原来是都在天上飞。

  第二点,在我们的眼里,没有什么小票、大票的分别。有分别的是,它是不是好公司?估值是合理还是低估、高估。没有什么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我们从来不去分别。

  第三点,近期或者说这三年,2016年开始的三年半,所谓核心资产的牛市也好,或者好公司的从明显折价,到目前不能说明显溢价,在走向溢价的过程中。

  你也看得出来,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所有的资产内容都是买便宜货,而且它是能兑现的,就这么简单。

  另外,我想跟大家谈的是,那些不看公司基本面,指着博弈,因为以前的小公司之所以溢价,因为它有太大的博弈价值。

  用比较通俗的话讲,老百姓能割的太多了,现在及未来应该是这种状况好像不太会出现。如果不太出现,你就买一些比较普通的小公司,想挣大钱,是非常困难的,同时风险也不小。

  至于说是不是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坦率地说,这个年代过去了,结构化的机会,未来持续存在,对专业性的要求持续提高,千万不要分什么什么大公司,小公司。

  所谓核心资产,可能我算是最早提出来,但是我也想说,我可能目前也是最早说不要把自己框死在核心资产里面,大概就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