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隧道解决了“青黄不接”同时,第二隧道在规划中

青岛胶州湾隧道,位于东半岛青岛至黄岛的最短道路。是中国大陆第二条海底隧道,最深点是84.2米。双向六车道。

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

中文名胶州湾隧道

位置青岛和黄岛之间

隧道长度7800米

地 位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

穿越水域胶州湾

青岛胶州湾隧道是位于胶州湾湾口海底之下,是连接胶州湾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与青岛胶州湾大桥、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环胶州湾路网,它的建成通车对拉动青(岛)黄(岛)两地经济协调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把青岛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胶州湾隧道南起黄岛区薛家岛,北止团岛云南路、四川路隧道口,全长7800米,其中陆域段3850米,海域段3950米,隧道长度目前在我国海底隧道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建成的第二条海底隧道。设两条主隧道和一条服务隧道,双向六车道,在青岛端距离洞口2000米处设有进出隧道的匝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30米,隧道顶部最深处海水深达42米,隧道拱顶最深点距海平面78米,最大纵坡4%,建设工期47个月。

工程于2006年12月举行开工仪式,2007年9月进入土建施工阶段。2009年12月,服务隧道工程成功穿越所有不良地质地段,2010年4月主隧道实现贯通,2011年6月30日将实现通车。隧道内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开车只需10分钟便可往返胶州湾两岸。由此,青岛在城市建置120周年的时刻,终于结束了“青黄”不接的历史。

2015年7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自2015年8月1日零时起,调整胶州湾隧道通行费。一类客车(7座及7座以下客车)的通行费由15元/车次调整为10元/车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第二条海底隧道的建设又进入规划阶段。

记者了解到,第二条海底隧道比目前已经通车的海底隧道还要长,地下掩埋更深,因此施工难度和相关调研论证的复杂程度都比之前大得多。

目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及相关专题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待市委、市政府正式决策后,项目将正式启动相关审批及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建成通车。

隧道全长15.8公里,其中海域段长11.1公里,第二条海底隧道相比胶州湾隧道的7.8公里,长度翻了近一倍,第二条海底隧道采取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初步计划在西海岸新区一端接疏港高速,青岛端在海泊河入海口附近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