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因为一首诗而留名的诗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文化又是其中瑰宝精华,千百年来,从《诗经》到《楚辞》,开了中国诗词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流,中国诗词便层出不穷。其中许多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诗句影响了许多人。这里又有许多诗人他们只凭借一首或两首就留名青史,你知道吗?

第一首当推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羁旅诗,诗人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姑苏寒山寺,精确细腻的刻画了漂泊无依、孤独游子的形象。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民生之苦的思想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广为流传,人们知道记住张继也是因为这首诗。上世纪这首诗还改编成一首歌《涛声依旧》,喜欢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

第二首就是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了。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可能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古名句人人都会吟诵。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虽然拟古,但是意境全开,浑然不同。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叠词、复沓等手法,将韶华不在岁月易逝的感慨辛酸反复追咏中愈发浓厚的表现出来。可惜作者将这首诗给了他舅舅宋之问看,结果却害至杀身之祸。

第三首就要说王瀚的《凉州词》了。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诗豪迈自如,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毫纵的意兴。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不过他的《饮马长城窟行》也很著名,推荐一读。

第四首要说齐己《早梅》了。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颜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诗人曾将此诗给郑谷读阅,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传为诗坛佳话。

第五首就得说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了。闻一多先生十分推崇此诗,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可谓“孤篇压倒盛唐”,足见此诗份量。张若虚也因此和李白杜甫并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该诗意境深远浑厚,不落俗物。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

第六首就是崔护《题都城南庄》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桃花人面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偶然遇到一个女子,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次年重访,人迹不再,于是崔护题下此诗。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尤其最后两句,广为传颂仿制。

第七首说一下祖咏《岭南望余雪》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祖咏参加科举考试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写余雪,却不见“余”,之间“增”。四句二十字,道出岭之秀、“秀”是挺拔美丽的意思,用它概括远望中明暗变幻、千姿百态的雪景,十分准确、巧妙、凝练。

第八首就说一下崔郊的《赠去婢》了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深深地绝望。

第九首就是陈陶的《陇西行》了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个人不太出名,但是他的诗都有所耳闻,全赖这首。前两句写将士忠勇,伤亡甚众;末两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第十首就说一下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了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他也因为这首诗而千古留名传为佳话。张籍也曾回他一首《酬朱庆馀》夸奖他。

还有其他的一人因一首诗而留名的诗人,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