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肾衰竭的“警示灯”!坚持这些方法降肌酐,赶走尿毒症

我们常说血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判断肾衰竭的“信号灯”。其实血肌酐具有“两面性”,对肾病早期并不是了解病情的理想的指标,对肾功能反应具有滞后性,通常肾功能不全后肌酐才会有明显升高,如果单纯看肌酐很可能耽误治疗。肾病中后期,肌酐明显上升,对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指标之一。

肌酐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肾脏功能的衰退,导致体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从而加重肾脏内的炎症反应,加速肾衰竭的发展。

肾病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出现肌酐反复的情况,也与这些因素相关:

血容量不足或肾脏局部供血急剧减少;频发各种感染,会导致肾脏内免疫炎症加剧,肾功能受损导致肌酐升高;肾毒性药物加重肾脏负担,是体内毒素增加;高血压控制不好,加剧肾功能缺血缺氧的情况等等。

避免肌酐升高加剧肾功能损伤,加重病情,肾友要提前做好这些措施:

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

感染的危害性很好,不仅易诱发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还会直接损害肾功能,造成肾脏内免疫炎症反应,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成为其他疾病的“攻击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继而导致血肌酐持续升高。

控制感染,一方面肾友要做到预防,如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不少肾友频发,肾友们可以提前注射防流感疫苗,另一方面日常注意合理搭配饮食,营养摄入全面,平时注意卫生,加强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温注意增添衣服等等。感染常常发生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不要大意。

降低蛋白尿水平,维持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脏对人体最大的作用就是滤过功能,通过滤过身体内的杂质如肌酐,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物质平衡,让身体正常运转。而蛋白漏出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让肾脏功能越来越差,肌酐等毒素蓄积,加速最终衰竭。

蛋白尿是最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一项指标,从而影响着血肌酐指标。

长期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到1g以下对肾功能威胁更小。保持蛋白尿稳定,一避免感染,减轻肾脏内炎症反应。二优质低蛋白饮食,维持体内蛋白质平衡,减轻对肾小球的冲击。三坚持服用消炎、降蛋白药,以免肾功能出现较大波动。蛋白尿与肾功能互相影响,两方面都要重视。

注意协调水钠平衡,保证肾脏血氧需求

肾脏作为血流量很大的器官,最怕的就是缺“水”,肾功能受损后导致水钠代谢失衡,易引发身体肾性水肿,导致血流不畅。此外,还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扩张,血液流通压力增大,对肾脏血氧供应不足,也会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避免进一步损害肾脏细胞,保证血液流通,消除水肿,必要时可服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配合服用降压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平时修养过程中,肾友应保持适当运动对加快血液流通有好处,饮食坚持低盐(每天摄盐量不超过3g),减少钠离子的摄入,也有助于缓解水肿、高血压。此外刺激全身血液流通,可以辅助采用中医疗法,如药浴、督灸、足浴,发挥中医疏血活络的作用,既缓解病情又能促进毒素代谢,有利于降低肌酐,长期维持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