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制宜 久久为功打一场巩固提升的持久战

 一是合理化运作。借势农村土地增减挂、“三权分置”改革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清理的闲置宅基地、闲置地上附着物等资产资源,进行合理化运作,实现集体增收。红光老十五村借助土地复垦政策,对老村闲置125亩宅基地进行清理复垦,项目立项批复后,村集体将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同时,创新和探索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和办法,结合美丽渔村建设,有偿回收村内闲置地上附着物,整体规划参与渔宿旅游产业项目,全面盘活村级资产,促进集体增收。

  二是集约化利用。对分散的资产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将土地、坑塘、水面等各类资产资源,集中统一发包,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垦利街道宋坨村针对2000余亩“四荒地”,通过给承包户一定补贴将未到期土地全部收回,对其中300余亩土地进行统一整合转包,实现增收20余万元。同时,新整理土地1000余亩,其中800余亩明年流转,可增收20万元,其余200余亩留作村集体发展产业使用,促进集体增收。

  三是多样化提升。依托各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对外发包、领办合作社、村企合作等方式,激活发展动能,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垦利区启动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试点,鼓励村党支部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三资”入股等方式,在全区孵化培育38个试点合作社,先试先行、示范带动,共辐射带动周边71个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