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兴起、乡村振兴,县域、乡镇的休闲农业如何升级?

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休闲农业”是一件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事儿。特别是在振兴乡村、农旅康养兴起的今天,如何让现有的休闲农业升级,符合当下即富农又利于产业发展的道路。

乡镇休闲农业升级方向

从空间上讲,村级农家乐将来一定会在某个时段被一个更大的空间所覆盖,而这个空间首当其冲,就是村的上一级主管单位——乡或镇。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村,这就好比地球村属于太阳系一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是因为农家乐搞得好的地方,一定不会只有单独的一个村,由于同处一带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差不多,开发农家乐只是谁先谁后,孰优孰劣而已。这就为乡镇整合各村资源,形成一个更大的休闲农业产业带、观光带创造了最佳条件。

目前在我国不少地方,已经有精明的投资商主动找到当地政府,并联合一家或几家旅游规划机构做起了这样的事情,如重庆阿蓬江乡村旅游示范带、山东省淄博市源泉镇旅游总体规划、湖南板仓小镇慧润乡村旅游项目、北京平谷区十八弯沟域规划等。

而这其中问题的关键有四个,资金问题怎么解决,规划设计怎么来做,政府、农民、投资企业关系如何协调,还有就是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如何打造。

关于投资问题,很显然,投资方如果是抱着盈利的心态来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关心的是投资模式与退出机制。

关于规划是个大问题,原因是之前搞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不太懂乡村,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原有的思维用到了乡镇区域规划之中,而之前做农业各个环节的机构又不太懂规划。于是,在一个陌生的新领域,大家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学习、探索、调整阶段。

还有政府、企业、资本方、农民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这个里面有不少禁区,也有很多棘手问题,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陷入尴尬境地。同时,这也会为各自利益带来很多风险。因此,这一块是最需要突破,也是最难突破的。

对于乡镇休闲农业的未来升级方向,总体思路应该是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能只关注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质量如何提高呢?要走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引导乡镇级休闲农业向集群化、主题化发展。

另外,在乡镇级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在乡村景观化、业态多样化、项目创意化、布局集群化、投资多元化、营销信息化、企业品牌化上下足功夫。唯有如此,我们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才能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才能明显优化,产业布局才能相对集中,经济社会效益才能显著提升。

县域休闲农业升级方向

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驻马店市确山县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亮点纷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驻马店市确山县已经形成了“一带、一廊、二区、二线”乡村旅游经典路线,建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120多家,年接待人数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40余万元。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已经培育了14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386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这一百多个示范县主要起到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比其他未被评上的县(市/ 区)来说,这些县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区位优势等方面一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县域休闲农业,目前已是大势所趋,各种条件也在日臻完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然而,对于一个县域地区来说,休闲农业到底该如何做,必须面对诸多问题如核心定位问题、功能开发问题、部门协调问题、资金引进问题、功能开发问题、整体规划问题、建设方式方法问题、人员培训教育问题、农业生态化问题、乡村游综合体打造问题、信息化操作问题、品牌化运营问题等等。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是将来县域休闲

农业发展快慢、好坏、强弱、大小的关键。问题就是机会。我想,在县域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问题上,以上所有问题的逐个解决,恰是未来休闲农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