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歌坛西北风开创者,许多人翻唱她的歌跻身天后,她却被淡忘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内地歌坛,刮起了一阵猛烈的西北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实力歌手。作品如《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手如杭天琪、田震、胡月等等。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歌手,却是“华语乐谈”今天要谈的另一个名字:范琳琳。

范琳琳是西北风的开创者,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西北风代表作品,其实原唱都是范琳琳。但是那个年代,基本不分是谁的歌,谁都可以拿来就唱,正如她的《黄土高坡》中所唱“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哦,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所以,杭天琪、田震、胡月等不少歌手基本都是靠在各种比赛舞台翻唱范琳琳的《黄土高坡》和《我热恋的故乡》成名的。她们也都各自发行过自己的版本,所以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歌的原唱是谁,甚至后来这些翻唱者都成了天后级歌手,名气已经盖过范琳琳。

范琳琳198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原是大连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唱的是民歌。1987年,范琳琳只身前往北京,闯荡流行歌坛。经人引荐,认识了中国国际音像公司的编辑朱一功(后来的丈夫)及作曲家徐沛东。他们十分欣赏范琳琳跨越民族与流行的扎实唱功,有意将一首《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交给她唱,希望她能唱出独有的风格。范琳琳琢磨了几个晚上,决定一改普通流行歌曲平缓的抒情方式,用一种奔放高亢的风格去演唱。一试唱,大家都很惊喜。接着,徐沛东作曲的另一首

《我热恋的故乡》也交给她演唱。两首作品推出后,立即如风暴一般席卷全中国。这就是西北风的由来。

范琳琳演唱过徐沛东的许多作品,除了徐沛东,西北风时期知名的作曲家还有苏越,典型代表作《黄土高坡》,这也是范琳琳最火的代表作之一。其实这首歌首唱不是她,在她之前,苏越的妻子张静林,已经在1988年初央视的一次晚会上演唱过,但并没流行开来。后来范琳琳的演绎,才让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也成为1988年各大晚会与比赛场合必唱曲目。

范琳琳演唱的歌曲还有很多,如1989年热播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片尾主题曲《苦乐年华》。这首歌同样由徐沛东作曲,范琳琳演唱。这首歌流行与艺术双高,堪称当年第一流行经典,多年间竟然无人敢翻唱,也算是一个奇迹了,直到1995年李娜才首次翻唱了它。

还有一首《黑头发飘起来》,是范琳琳与作曲家孟庆云合作的,这是一首亚运歌曲,当年与《亚洲雄风》等歌曲一样,随着亚运的宣传,红遍了中国。孟庆云称,只有范琳琳才能唱出这首歌应有的气势。

还有《父老乡亲》、《红萝卜》、《西部之恋》、《故土难离》、《心愿》等许多传唱一时的歌曲,另外,歌坛另一位大姐大毛阿敏的成名作《思念》,首唱也是范琳琳。但这次是她没唱红,而毛阿敏在春晚上将它唱红了。

范琳琳是西北风的开创者,但如果你认为她仅仅是西北风,那就太低估她了。她从1987成名至1992年,无论音像市场刮的什么风:西北风、东北风、民歌风、甜歌风、港台流行风、欧舞迪斯科、亚运歌潮、红太阳……无论东南西北风,都飘荡着范琳琳的歌声。这五年间,她参与录制的各类磁带竟然多达500种!

范琳琳作为中国歌坛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但90年代以后,范琳琳相比田震、毛阿敏、刘欢等同时代歌手,她似乎已经远离了大众视线,这个名字也渐渐已经被许多人所淡忘了。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她走红后就离开流行歌坛,进入了海政文工团,音乐走向主旋律,军旅歌手+晚会歌手,离我们的距离感觉远了;

二是范琳琳十分低调顾家,除了是一个好歌手、好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她曾这样说:“对搞艺术的人来说,每天摸爬滚打会觉得很累的,但见到家人,心情就完全不一样,家庭带给你的温馨感是你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对于我来说,家庭是我生活的重心。”

所以,她的时间除了献给部队与国家,就是留给了家人,并无意去让自己去获得更多曝光,在大众面前获得更多的鲜花与掌声。她还表示,自己是个很传统的女性,知足常乐,不想太累,也不一定要多红。

这是生活方面,但在艺术方面,她却不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她是一个极具探索精神的歌者,多年来不断变化自己的风格,她科学地将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相结合,在中国歌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有专家说:范琳琳的歌,就像一杯岁月的美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她以高亢、浑厚、充满磁性又多变的歌声,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也成为她在歌坛的鲜明标志。30年来,她与众多优秀音乐人合作,坚持中国原创,且佳作不断,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优秀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