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公安,这个“一大两多”的派出所

2019年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活动的基础建设年,石嘴山公安上下拧成一股绳,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

今天让我们走进基层

一起感受派出所的民警们

服务群众 化解矛盾 维护平安

动人故事

打开红果子派出所辖区版图,你可以看出“一大两多”特点:即辖区面积大,村庄多、企业多

话说,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守护着辖区5.6万常住人口的平安,如何做到“矛盾不出村、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呢?红果子派出所的答案是创新警务模式,认真践行“枫桥经验”。

10月12日,惠农区燕子墩乡某村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因为一方草垛妨碍车辆通行,两位素有矛盾的妯娌发生口角之争继而发生撕打,均有轻微伤情。

报警后,两位妇女先到医院检验伤情,后在各自子女的陪伴下来到派出所。虽然民警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当事人的“火候”一点也不降温,不仅两位妯娌谁也不肯让步,而且两位堂兄弟也吵得脸红脖子粗。

副所长寇新辉与治安民警刘大为协同配合,分别对妯娌俩、堂兄弟俩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随后,双方表示,对相互撕扯造成的人身伤害互不追究。但是民警说到把掀翻的草垛恢复如初时,谁都不愿答应,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一方草垛引发邻里武斗,表面看是一桩小事,可是这邻里却是积怨已深的亲戚,如果这次调解不彻底,今后就有可能再次引发更深的矛盾纠纷。

分析到这儿,民警刘大为正声说道:“草垛你们不堆,我去堆!”当时大约晚上8点,夜色已深,刘大为带领辅警赶到事发现场,花了近1小时将散落的草垛移放到院子里。看到民警诚心诚意帮忙化解矛盾,原本架起胳膊的两家人脸都红了。在民警的撮合下,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

调解矛盾不过夜,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全区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红果子派出所全体民警创先争优,以矛盾纠纷不过夜、不出班组的主动作为,防止了许多起民事案件转刑案件的发生,受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例屡见不鲜,单个案件经济损失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然而,红果子派出所辖区近三年多来,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分别下降50%、14%。

“实在太感谢您了!幸亏看了你发的宣传防范知识,不然我的7万元钱就打水漂了”。今年6月份,寇新辉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原来,发送这条微信的刘女士差一点就被微信传销“1040阳光工程”蒙蔽,因为看到寇新辉发送的预警信息,及时追回了已投资的7万元,于是特地向寇新辉表示感谢。

某企业微信群、某村微信群、某学校微信群……寇新辉和同事们的手机上,这样的微信群有近百个。寇新辉和同事们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建立和加入各类微信群99个,发展微信好友1.5万余人。

这99个微信群,既是发送防范宣传信息的宣传栏,也是收集民意的情报站。有了这些信息平台,一下子就拉近了民警与群众的距离。

“搭建‘微平台’,扩展了受众面,延伸了治安防范网络,对我们的治安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寇新辉说,通过微警务平台办理案件、调解纠纷、处理求助日益成为派出所的“家常便饭”。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群众转,维护辖区和谐必须将辖区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警民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建和谐辖区,做到“平安不出事”。

枫桥经验”强大的力量源泉来源于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就地尽早化解矛盾纠纷,才能保证矛盾纠纷不升级不上交。红果子派出所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创建了“1+2+5”警务运行机制,即1个民警,2个辅警,综治、宗教、司法、禁毒专干和村干部为成员的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力量,以民意为先,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联调。今年以来,红果子派出所收集不稳定因素121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9起300余人,调处成功率达90.2%以上。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他们立足辖区实际,依托“微警务”平台和“1+2+5”警务运行机制,筑牢辖区社会治安防控根基,以乡村社区的平安汇聚了全市安全稳定的大格局,打通了民生警务工作“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