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坪特大桥——见证“煤海明珠”的美丽嬗变

在韩城市北部黄河之滨,秦晋交界的龙门,镶嵌着一颗“煤海明珠”——桑树坪镇。 这是一个夹在两山之间顺河而建的小镇,流淌的那条河叫凿开河,相传是大禹父亲所开。宋代开始,被称为"冶户川"的凿开河周围,煤矿星罗棋布,冶铁者达到七百余户。七十年代,国家在这个称为冾户川的地方建设矿区,天南地北的人便蜂拥而来,多年来,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由此引发的部分地面塌陷,房屋裂缝等地质灾害也开始出现。

2015年8月1日,负责修建桑树坪特大桥的中铁一局蒙华铁路十标四工区建设者进驻桑树坪镇,这里的巨变也随之展开。

因地制宜 补平空洞架起一道道连续梁

被称为浩吉铁路全线八大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桑树坪特大桥位于韩城市桑树坪镇,濒临煤矿采空区塌陷边界通过,为跨越凿开河、下桑铁路、宜集韩公路、煤运皮带长廊、材料运输轨道及龙门公路而设,全长3294.59米,主体几乎全部架设在煤炭采空区之上。架设过程中,累计钻孔桩设计1011根,挖井基础设计6个,承台设计79个,墩身设计85个,连续梁设计1655米。

大桥架设前,经过安全质量部门的多次评估,项目部因地制宜,决定对已揭露采空区进行注浆处理,使地质稳定与运输安全都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自2015年8月进入采空区开始,项目部组织十五家施工队500余名工人共同施工,向空洞部分60多米深的地下累计注浆5万方,改善采空区面积达3万多平。

2018年5月7日,巨型架梁机穿过禹门口隧道进入十标管段内,架梁工作全面开启。大桥施工阶段,每日单墩投入人工达20人,并按照节点工期提前3天完成了大桥全部工程并验交完毕。工区在拉通路基运梁通道过程中,每日投入劳动力约50余人,机械设备8部,提前1天完成了龙门黄河大桥至桑树坪特大桥运梁通道的全部工程,有效保障了首梁的成功架设。

危房搬迁 移民新居建设造福一方百姓

大桥架设前,项目部对当地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进行了集中征迁改造,征迁线路途经桑树坪煤矿两个家属区及桑树坪煤矿生产区,崖岔村三组和二组,拆迁总面积93745平方米,涉及拆迁居民772户,其中重大拆迁8处。

为保证大桥的顺利架设,工区党支部书记吉俊华带领工区外协人员,走进当地居民家中,挨家挨户协商征迁事宜。他们一边进行工地调查,迅速熟悉周边环境、地方职能部门以及熟知地方较有影响力的人群,理顺征拆渠道。加强与各界的沟通,讲明工程本身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征迁改造后,加油站、交通局龙门公路办宿楼、超限站办宿楼、桑树坪煤矿生产区、洗煤厂、桑树坪煤矿家属区、运管站等集中生产生活区搬进了新盖的十几幢大楼,当地居民、工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安全保障。

今日桑镇 见证“煤海明珠”的美丽嬗变

30多年来,桑树坪煤矿排放的约300万吨煤矸石,在矿区东南方向的黄土沟谷中,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座900万立方米的大型矸石山。长期以来的露天堆积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为了还矿区一片绿水青山,中铁一局蒙华铁路十标四工区联合当地政府及桑树坪煤矿,积极通过多项治理措施,为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付出努力。

站在山顶平台上,“天池”中倒映着蓝天白云,茂密的香根草在清风中摇曳;山坡上,梯形设计的护坡错落有致,紫色的苜蓿花儿点缀着满山翠绿。如今的矸石山上已栽种数千株松树、槐树、冬青等,植草面积约2.3万平方米,俨然一座葱翠的生态园,盘旋上空的飞鸟随处可见。不远处,穿越在煤炭采空区之上的桑树坪特大桥宛如一条长龙与郁郁葱葱矸石山交相辉映,共同守护着“煤海明珠”的美丽。

(记者 陈明顺 通讯员 段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