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辛安镇: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曹舒涵 孟振利

走进辛安镇刘庄村,脱毒红薯长势喜人,一根红薯藤下面几个红薯依偎在一起,埋藏在地下,就像一群贪睡的小娃娃睡在妈妈的怀抱中;大青椒生机勃勃,周身穿着碧绿的衣服,沉甸甸地挂在枝头;黄瓜皮吹弹可破,整体晶莹剔透,吃起来清香满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大棚内远看西红柿火红火红的,像妹妹的小红脸蛋,近看像一个个火红火红的小灯笼,风姿绰约,顾盼生辉,这些艳丽的小灯笼给蔬菜大棚增添了不少亮色。45座蔬菜大棚凸显生机,这些产业的发展为辛安镇的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活力。

辛安镇党委、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做好产业扶贫的重要指示要求,从长远出发,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创新工作方法,协调资金,建设辛安镇扶贫产业园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谋划了长远的产业帮扶措施,防止脱贫户出现返贫现象。

据了解,辛安镇扶贫产业园区位于辛安镇刘庄村,距离舞阳县青岛路东1公里,计划总投资615万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300万元,贫困户金融扶贫户贷户用资金315万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100亩。其中:规划蔬菜产业园面积300亩,计划建设蔬菜大棚200座;规划种植脱毒红薯面积350亩;规划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面积450亩。已建成蔬菜大棚45座,其余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100座;已种植脱毒红薯种植面积350亩;已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50亩。

据介绍,贫困户与舞阳士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模式,签订互助合作协议,利用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315万元,每户5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蔬菜大棚,合作社与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山东寿光技术员常年负责技术指导。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大棚学习管理技术,在蔬菜大棚内务工或自身经营,没劳动能力的委托合作社经营,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本村及周边村庄贫困户可在园区内从事生产、销售等方面务工,为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提供长期增收帮扶措施。

蔬菜大棚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贝贝南瓜、丝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通过订单主要销往新乡、信阳及舞阳县周边地市。脱毒红薯基地年产量在88万公斤,产出的红薯通过河南小红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手工粉条作坊,采取传统工艺,制作纯红薯手工粉条。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年产量30万公斤,亩产值1900元。由河南小红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石磨作坊,通过石磨制粉,小麦中的营养物质不会被破坏,小麦中的蛋白质、面筋质、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各种营养成分全部得到保留,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产品上市后深受市场和客户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刘庄村”两委”紧跟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政治要求,积极探索扶贫消费产品市场,今年10月份,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市县派驻第一书记,分赴省市县参加扶贫消费产品展销会,受到了省市县主要领导的肯定,为全镇打好产业扶贫这场硬仗打好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