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歲臨摹經典,13歲的作品似中年人所作




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以傳統為根本,從生活中提取創作資源,吸收提取外來優秀文化!

——林培銘





林培銘:廣東省汕尾市人,擅長花鳥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工筆重彩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天津楊柳青畫社特約畫家,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景德鎮現代官窯)特約畫家,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1999年畢業於惠州學院美術系,曾在廣州美院、天津美院進修學習。

出版有《錦鯉畫稿》、《工筆金魚設色技》、《百魚畫譜》。其畫冊已被國內四十餘家高校引進其書,其中包括上海復旦大學、廣西藝術學院、深圳大學,廈門大學、北方民族大學、西南林業大學、臺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引進。

他出生於民間書畫藝術氛圍濃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古鎮、明清中國四大衛之一的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他幼承庭訓,其父親林細山又是一名當地頗盛名的工藝美術師,受其父親影響,耳聞目染。

6歲便開始臨摹中國工筆畫大師陳之佛《松齡鶴壽》圖,12歲開始臨摹唐宋大師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閻立本的《步輦圖》、《歷代帝王圖》,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李公麟的《五馬圖》的工筆畫。

13歲開始臨摹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李方膺、任熊,任伯年、吳昌碩、陳之佛、張其翼、田世光、於非闇等大師的花鳥畫,同年,作品《高風亮節》參加廣東省青少年書畫作品展,評委不相信為其所作,疑為代筆,稱其至少40歲左右所作。

14歲創作的作品《墨竹》榮獲文化部批准的“國際中國畫展暨大獎賽”二等獎,作品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被中國東方藝術研究會收藏,應邀參加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參加頒獎大會,並受到國家領導人李德生、孫家正及吳作人、廖靜文、陳大羽等書畫名家的接見。

1998年作品《春》榮獲“廣東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一等獎。同年,為慶祝國慶,由汕尾市美術家協會主辦“林細山林培銘國畫展”。

24歲作品參加“澳門迴歸國畫邀請展”、“深圳寶安畫院全國花鳥畫邀請展”,作品《春意》榮獲廣東省文化廳“群星杯”群星獎。

引領他藝術成長的除了含辛茹苦且也對美術孜孜以求的父親林細山老師,他還有幸得到諸多名師的指導。如15歲時受到海派著名畫家梅若先生的指點。



後來在惠州學院就讀時得到陳一峰教授悉心指點,先後在廣州美院、天津美院進修學習,並得到中國著名工筆畫家、天津楊柳青畫社美術編審陳軍老師的指點。還有著名畫家孫其峰、陳大羽、蔣採蘋、陳軍、李愛國等。



大學畢業後,他曾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屬下的康力彩電工作,受到公司董事長沈達彬先生的器重和培養,工作之餘仍堅持畫畫。按他自己的話說,他生來就是畫畫的,過去是畫畫伴其成長,今後也將不離不棄!



他的做人原則:為人應該真誠,實在,畫畫應該講人品,做事應該穩中求進。


-END-

書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