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颜体楷书,华世奎堪称高手

华世奎 (1863—1941),书法家,字启臣,号璧臣。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1864年生于天津老城厢东门里。天津“八大家”之一。曾为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参与政事、脱离官场后在天津靠卖字为生,平日以诗文、书法自娱。

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4岁开始接受家塾启蒙教育。其父对他要求甚严,让其每天坚持练字,经常站立书写,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终成书法大家。

华世奎的书法,真、草、篆、隶,无所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是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气势磅礴,有馆阁气魄。现在天津还保留着华世奎书写的牌匾“天津劝业场”“正兴德”茶庄等,其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单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 

华世奎有两件轶事值得一提。他任内阁中书行走时,与翰林徐世昌同在户部尚书祁世长门下。祁晚年得一子,十分喜爱,曾托华、徐日后照料。1930年祁幼子贫困潦倒,从家乡来天津求助于他。华感念师恩,赠其二百块现洋,又亲自去徐家为其求助。可徐对华说:“你近来卖字日进斗金,我的字赚钱不多。这样吧,我照你的数减赠一半。”事后,华以此对后人谕讽徐世昌:“你们可要好好地练字呀!字练好了,比当一任民国总统都强!”因为徐世昌曾任民国大总统。

另一件事,华虽系清室旧臣,但很讲气节。他与罗振玉私交甚笃,罗曾劝他辅佐溥仪。他说:“现在的皇上是满洲的皇上,不是大清的皇上,他穿西服,勾结日本人,背叛祖宗。我是大清的臣,决不背叛先朝与其同流。”由此可窥见,其人性品格和鲜明的民族意识是值得称道的。

30岁后,他为进一步研习颜体书法,对钱南园的书法又下了一番苦功,同时他还取法另一位学颜的大家——苏东坡,并对苏、钱书法进行长时间的钻研和比较,吸取二者之长,形成了拙巧相间,肥而有筋、瘦而有骨的“华体书法”。

在理论上他还总结出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挫、内颤、外颤”,对后世学颜者有很大的启发。其书法作品也被各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如《南皮张氏两烈女碑》《津门华世奎孝经帖》等。

如今华世奎本人及他那气势雄伟、法度谨严的华体楷书似乎也被人们遗忘了。穿越熙熙攘攘的闹市,满街都是印刷体、电脑制作的招牌,书法展赛中入选的唐楷式样的作品也越来越少,在书法教学和书法创作中对唐楷的师法也越来越淡漠,在展览时代的书法创作中唐楷似乎有渐渐被人遗忘的趋势。

千百年来,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来多少文人雅士、笔墨书家,而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唐楷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颜真卿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座高峰。南京颜鲁公祠,90岁高龄的女书法家萧娴曾题写了“丹心臣子,热血书家”八个大字,概括了颜真卿的一生。历代评价颜真卿,对他道德君子、忠臣烈士的一生不惜笔墨,给予极高的赞誉。他的人格魅力对于后世学书法者,尤其青少年影响很大。

当今书坛,相对于一些书坛新锐们拼命地炫技、对传统颠覆式的夸张与变形,重塑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书法工作者、书法大赛评委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书法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于唐楷我们不能遗忘,更不能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