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李曼大会关于非洲猪瘟报告内容精选

10月19-21日,第八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2019世界猪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下是由尚义青老师整理的部分李曼大会会议报告。

谋易咨询王中:非瘟影响下的变局与格局

变局一:疫情

1、损失严重;2、仍在继续;3、小散无解;4、挥之不去

变局二:三端

①养殖端(大场待价而沽);②流通端{短期处于弱势(养、消、政府);③消费端(短期刚需,长期疲软)

变局三:政策(政策的三个方向)

①上面的/风向(好);②下面的/风力(变);③区域的/风带(特)

格局一:无形手

①鼓励和支持垄断企业;②鼓励公司+家庭农场;③鼓励国资进入;④省内相对平衡;⑤清理小屠企、推动集中化;⑥暗示和压力型沟通

格局二:大玩家(大玩家呼之欲出)

①温氏、牧原;②新六和、东方希望;③大北农、正邦;④双胞胎、扬翔

⑤万科

··有实力的弯道超车,没实力的弯道翻车(俄罗斯)

··大产业是大玩家的世界

格局三:新渠道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王一凡:非瘟复养

王一凡老师从自己的几个猪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王老师本身作为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在非瘟到中国这1年多以来,作为猪病研究者,一定要做出表率。其中河南南阳有一个1600多头母猪的种猪场,成功抵御非瘟。王老师在大会上,多次指出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每项工作的落实是否到位,不要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另外老板一定要参与每一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比如:验收。因小失大,重蹈覆辙在复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

最后王老师总结出在复养过程中29个关键点:

1、大门外烘房;2、大门口火碱池;3、出猪台火碱池;4、生活区与生产区火碱池;5、栋舍门口火碱池;6、大门口洗澡间;7、大门口熏蒸间;8、衣物蒸煮锅;9、生活区与生产区实墙隔离;10、场外空地;11、4%火碱对粪便的浸泡过夜;12、火焰消毒;13、泡沫清洁剂的使用;14、25%生石灰+4%或6%火碱白化;15、甲醛熏蒸;16、漏缝地板下表面;17、粪道白化或烘干65℃30分钟;18、饮水器4%火碱浸泡过夜;19、固定螺丝周围;20、风机后面;21、料槽竖板下表面;22、电线箱内部;23、产床下表面;24、冰箱内;25、厕所;26、打料机;27、天花板;28、水线;29、出猪台。

仇华吉:非洲猪瘟周年回眸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现状和趋势:

第一波:全面沦陷。截止2019年9月1日:32省、155起疫情(野猪4起), 扑杀数百万头猪,数百亿直接经济损失,污染面广:屠宰场、填埋场、水系、肉制品、饲料等。

第二、三波:局部地区。中南、西南、华东?水源污染?

非洲猪瘟是如何传入我国的?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种方式?是否会再次传入?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何应对欧洲猪瘟、美洲猪瘟?)

需要重建防疫体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

可能的传入途径:非法走私猪肉及其制品;国际游客携带的猪肉制品;国际运输工具餐厨剩余物;野猪跨国迁徙;生物恐怖?……


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风险

人员(返场)、售猪(车辆)、饮水、引种、配种(精液)、打针、采血、饲料(猪血浆蛋白、泔水、晾晒玉米)、其他生物……非洲猪瘟传播特点是高度接触性传染,减少接触!

补偿到位是防控非瘟的关键

国际经验与教训,疫情及时上报与补偿到位是防疫关键。补偿基金的来源和机制?政府+养猪者+保险公司?补偿的标准?市场价的90%?当前的行情怎么补?

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影响

国民经济:生猪产能损失惨重,养猪业遭受毁灭性打击,3~5年内难以恢复至之前水平

对我国地方猪品种造成了巨大威胁

社会:相关产业业务锐减、从业者失业转行,扶贫攻坚受阻

行业:商种结构、养猪布局、养猪模式、经营模式……

国际:严重影响国际贸易、中美贸易战、负责任大国形象

对未来猪肉行情的研判(猪肉短缺期:3-5年)

疫情前中国猪肉5400万吨/年

未来3~5年,猪肉供应总体不足(30-40%,缺口1500-2000万吨)

全球猪肉出口量:850万吨/年

主要进口国:中国、日本、墨西哥(>50%)

主要出口国:欧盟、美国、加拿大(>80%)

猪价格长期徘徊于20~30元/kg

我国打响猪肉供应保卫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9年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5项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1.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

2.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3.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

4.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5.保障猪肉供应。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正面影响(养猪业浴火重生的机遇)

提高养殖门槛,促进养猪业转型升级

转变疫病防控理念,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增强疫病防控能力

加快养猪业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

重建防疫队伍,重塑防疫体系,再造养猪业

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疫病?

ASF是一种人为的疫病:是天灾,更是人祸,是人在帮它横扫大江南北

ASF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通过对人流、猪流、车流、物流等的系统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把它挡在门外

ASF的防控体现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认知力、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

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策略

指导思想:高筑墙、养管防、剩者王

战术层面:综合施策、系统防控

生物安全(清洗、消毒、隔离、检测、媒介生物等)

饲料营养(蛋白含量、氨基酸平衡、维生素、纤维等)

环境控制(空气、温度、湿度、密度、光照等)

饲养管理(人、猪、车、物、料;制度、流程等)

疫病防控(免疫、监测、中药保健、抗病毒制剂等)

生物安全是对付ASF的有力武器

生物安全:通过切断、阻隔、洗消、稀释等策略,最大限度地不让或少让病毒接触易感动物(1个病毒就能感染吗?不能!)

核心3原则:脏净分区、单向流动、防止交叉

来自现场的防控经验

实体墙很管用

酸化剂很有用

控制密度很关键

人是防非成败的最大变量

舒适度和健康度的重要性

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的重要性

抗应激的必要性,减少应激原(冷、热、污染...)

疫情后如何复养?

复养前的复盘(反思原因、风险评估、亡羊补牢)

查缺补漏(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管理制度的增补完善)

全面洗消2-3次(消毒+清洗+消毒+干燥+熏蒸),1-2个月

洗消后的效果评估(全面取样检测)

哨兵猪饲养(非必需)(5-10%,1-2个月,连续动态监测)

人员上岗前系统培训、定期考核

全面恢复饲养,持续监测

制定应急预案,反复演练

成功复养的要点

基础:建立的生物安全理念与文化

前提:明确病毒传入的途径及其主要风险点

关键: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SOP

核心:全员参与、系统培训、严格执行、赏罚分明

条件:优化设计、调整布局、软硬兼施、持续改进

复养后饲养管理建议(全面提升,把人当人,把猪当猪)

人性化、责权利相统一的绩效管理

实行批次化、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适量补充优质纤维、抗应激药物

不用劣质、易霉变饲料(霉玉米、麸皮、陈化粮)

减少或停止抗生素“保健”!

尽量少打疫苗(保留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疫苗)

定期开展病原检测和疫情监测

尽可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人-猪接触

复养后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大环境差(需要政府主导环境整治,联防联控)

洗消不彻底(清除有机物,要检测)

灯下黑(办公区、员工宿舍、食堂、厕所...)

引种不当(潜伏期、运输工程中)

设备设施不配套(结构决定功能,必要的隔墙,水槽改造,自备车辆,工具、工作服不交叉,脏区、净区要分开)

生物安全流程的可操作性差(简洁明了、可执行、可落实、可核查)

员工执行力差(细节到位,权责明晰)

存在生物媒介(除四害、灭蟑螂、驱飞禽、防猫狗)

非洲猪瘟病毒毒力是否已减弱?

目前我国流行ASFV毒株分析来看未见明显变异

目前猪场对策

定点清除、逐步净化:可能

带毒生产、与非共舞?暂时不现实,几年后有可能

非洲猪瘟疫苗为何至今没有成功?

基础研究不足

市场需求动力

病毒生物学特征性复杂、毒株特异性

基因组庞大,有超过一半基因功能未知(毒力基因?)

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十分有限

限制条件众多

活病毒操作限制(P3/P4实验室)

病毒分离、增殖需用原代细胞

疫苗生产缺乏合适的稳定细胞系

缺乏小动物感染模型

非瘟疫苗是否有可能成功

<table><tbody>

种类

好处

坏处

灭活疫苗

安全

几乎无保护

自然弱毒/传代致弱疫苗

能提供完全同源保护

有残留毒力

亚单位/DNA/活载体疫苗

有部分保护或无保护

无法阻止发病和排毒

基因缺失疫苗

能提供同源和部分交叉保护

有残留毒力、DNA?

/<tbody>/<table>

国内疫苗研发概况

研发机构:研究所(哈兽研青岛所北京牧医所、军兽研、兰兽研等)、高校(华中、南农、扬大、复旦等)、生物制品企业(易邦、天康、普莱柯、中牧、瑞普、信得等)

经费来源:科技部、中科院、农业部、农科院、基金委、生物制品企业等

疫苗策略: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其他

研究进展:哈兽研等研制出候选疫苗, 初步完成了实验室评价

非洲猪瘟疫苗在未来应用的可能性(疫苗应用要慎重。净化成本更低!)

面临并承认疫情失控

疫苗足够安全(效力不必100%,不安全就是饮鸩止渴!)

免疫接种不能干扰疫情监测(DIVA:鉴别诊断)

基于临床试验的风险评估(实验室+田间,西班牙的教训!)

政治、政策因素(短期利益vs远期利益,局部利益vs整体利益)

利益方的博弈(用谁家的?)

国际因素(知识产权、防控理念)

未来养猪业发展趋势

养猪布局:南猪北养(西北?)、海外养猪,区域自给?因地制宜

养猪模式: 生态养猪、楼房养猪、智能化养猪、无人化养猪、互联网+养猪?

经营模式: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专业化分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链整合

非洲猪瘟在中国的结局

国外非洲猪瘟的状态:东欧的非洲猪瘟: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俄罗斯的非洲猪瘟:散发或地方流行性;非洲的非洲猪瘟:和平共处、长期存在;美洲或西欧的非洲猪瘟:净化和根除

我国非洲猪瘟的可能结局:蓝耳病化:有不太可靠的疫苗,免疫(带毒生产)或不免疫(净化);猪瘟化:有安全有效疫苗,免疫(无疫或有疫);净化:不依赖疫苗,着眼于净化和根除

小结

非洲猪瘟是世界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可防可控的;对非洲猪瘟疫苗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疫苗不是万能的;未来我国必须走非洲猪瘟净化之路。

内森·温克尔曼:美国养猪业对非洲猪瘟的预防、准备和防控

美国的猪肉25%是出口的,所以来说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中国爆发疫情以来。

ASF进入美国的三个主要风险因素:

1、旅客带到美国受非瘟污染的猪肉产品;

2、船或飞机上受非瘟污染的垃圾或餐厅废物;

3、猪饲料中含有非瘟污染的饲料产品。

风险:

328(186农业)进入美国的陆地,空中或海上入境点

每天有100万乘客和98000个卡车,铁路和海运集装箱,价值70亿美元的商品。

2019年第一季度-犬队缉获了6400批次非法猪肉产品,882货柜猪肉产品。

其他国家或地区(澳大利亚,日本,台湾等)在其边界都截获了ASF PCR阳性的猪肉产品。

行动:

由美国农业部资助的更多比犬队

每年增加240名CPB农产品检验员以应对短缺

违反者的民事处罚

全球旅行者对ASF的认识

面对饲料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

与您的料供应商交谈——确定他们从哪里获得原料以及生产

如果无生物安全或未知生产条件:

隔离产品以达到适当的半衰期

在产品预装运中添加饲料成分缓解剂可以缩短(但不能消除)滞留时间

从生物安全来源购买

进入养殖场之前,向饲料中添加缓解剂-酸或甲醛

自2014年PEDV爆发以来,美国的生物安全性得到了改善

农场生物安全性——第二道防线

遵守严格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OP)

所有猪肉生产商,猪兽医和饲料供应商都有责任预防AS于

如果ASF进入美国,那是由于生物安全出了问题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清洁区/脏区入口,严格把控的卡车生物安全

爆发时的ASF应对

所有贸易将停止,与贸易伙伴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系

早期诊断是关键-常规监测和观察

实施猪流控制-可能会发生全国72小时的停猪运动

确定病毒在哪里以及动物和产品在哪里移动

在受感染的地点周围建立隔离区

尽快对感染和暴露的猪群清群

仅允许恢复有许可的猪的流动

尽快恢复业务连续性


内森·温克尔曼博士:清除与检测—找出根源

美国养猪场剔除: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囊泡性皮炎;个体畜群清除病毒和细菌;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甲型流感;塞内卡山谷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三角冠状病毒;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射杆菌;猪痢疾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毒。

消除策略:公共卫生、新畜群、清群、部分清群(战略清群、战略免疫剂)、单向流、流动隔离、批次隔离、使用全进全出分娩、药物早期断奶、改良药物早期断奶、封群、检测移除、封闭猪舍、市场波动。

伪狂犬畜群清理选择

检测与移除-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在消除PRV即将结束时

后代隔离-接种母猪PRV阳性,而SEW(早期隔离断奶)猪PRV阴性

清群/复产-成本最高,但最有可能成功

管理/预防接种

SEW(早期隔离断奶)多站点生产,无需疫苗接种的全进全出

短期大量疫苗接种/管理

消除PRV的测试与移除方法

通过对所有母猪和公猪进行血清测试,从繁殖群中消除PRV,立即将所有血清阳性的排除在市场上

30天后-对整个猪群重复抽血并剔除阳性

30天后-重复进行,直到在2次连续测试中没有发现更多阳性为止

测试和剔除为什么以及何时起作用?

如果血清阳性率小于20-25%,则效果最佳。

在PRV传播稳定的猪群中效果最好。

多站点生产系统 -在繁殖猪没有接触保育或育肥猪的畜群中效果最好。

有效疫苗疫苗每年减少了4倍的散毒。

疫苗增强了免疫力,因此需要更高的传染剂量才能传播。

甚因疫苗-已刷除基因,以区分疫苗效价和野毒效价

测试与移除的价值

省钱

允许生产者保存有价值的遗传系

允许生产者继续生产而无需完全清群

政府支付的赔款减少

可选的分阶段测试与剔除程序

对繁殖群进行了疫苗接种,但母猪在淘汰前分娩、断奶仔猪

这有助于农场主保持猪的生产流动,并计划负后备母猪

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接种疫苗的猪群中从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排毒低

PRV根除计划——要考虑的因素

猪场类型-多站点与分娩至育肥

生产的遗传价值

临床爆发状况

伪狂的血清阳性率

该地区PRV感染猪群的密度

农场主未来的生产目标

其他存在的疾病

该年的季节

实施计划的费用

赔偿/疫苗接种报销

PRV根除-收益/成本分析

最终根除PRV的原因是猪生产者兽医,诊断实验室人员以及州和联邦官员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共同任务

PRV的年花费约2100万美元

现值是根除PRV每年可为您节省1.364到1.558亿美元

PRV在美国全面根除是什么使它成功了?

1、基因缺失疫苗-减轻临床症状并减少病毒散毒的高效疫苗。

2、血清学区分的野毒和疫苗效价

3、强制性政府(USDA-APHIS) 计划,在计划结束时提供赔偿母猪损失

4、生产者和兽医合作

中国拔牙计划VS PRV测试与移除

“拔牙”是发现需要去除的ASF阳性的风险更大的方法,在中国的经验将显示成功与否的机会,这种情况与PRV的情况大不相同。主要区别是接种PRV疫苗的母猪场都很稳定,患病率很低,传播水平很低。

这些疾病都可做到根除:

萎缩性鼻炎、APP副猪、疥螨、短螺旋体、TGE传染性胃肠炎、PRRS蓝耳病、PCV2圆环病毒2型、PEDV猪流行性腹泻、蛔虫、支原体、猪流感、劳文森氏

闫之春:为什么新一代检测—剔除法控制非洲猪瘟正在中国取得成功?

非洲病毒正在众多中国猪群中得到清除:更对突如其来的ASFV,中国的养猪生产者从一开始的漠视,到后来的恐慌和极度恐慌:2019年来,主要从养猪公司最前线开始,逐步摸索出一套,识别发现、剔除控制的技术。2019年下半年,逐步发展到后来的一整套完整的。新一代检测剔除技术,结合不断升级的生物安全措施,已经开始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有效地预防、控制、净化非瘟病毒。

面对ASFV的可选项

预防感染,阻止发病

能阻止猪群接触病毒

能阻止已接触病原的猪形成感染

控制感染,清除病毒:五原则

有高效、准确的鉴别诊断检测方法

病毒传播慢

能够有效阻止已感染猪的群内传播

环境污染不难清除

能够有效阻止新的感染

检测剔除,清除病毒的方法:遴选标准

高效且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病毒自身特性:(场舍内)是否空气传播?(舍内)传播是否容易?

环境污染不难清除

成本合理:检测成本、剔除成本、维持阴性成本

生产验证试验:田间采样方案

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母猪群,采集口、鼻、肛、血拭子,同时采集舍内饲槽缘、后地板环境拭子

场区、员工宿舍、饲料厂,采集大环境拖地拭子

依据:以为的vs试验的无菌纱布悬挂试验

无菌医用纱布、棉绳,PBS\\千分之3甲醛,浸湿

悬挂在发病猪舍内的天花板、风机处风口;舍外侧墙风机、地沟风机出风口;猪舍进风口

24小时后,荧光定量qPCR发现风机上的面纱及棉绳,扇叶尘粒棉拭子,部分风机上的样品核酸。启示:气溶胶不一定存在,但是灰尘很可能存在病毒。

主要瓶颈:怎样能实现全群、同期检测?

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每头猪1个样品进行检测。

30头合样是否Ct值成为原来的1/30?怎样解释合样结果?

即,30头采样猪中,只有1头猪阳性,与其他29头阴性猪合并样品后,样是阴性还是阳性?

合样是否改变了发现阳性猪小群的可能性?

闫博士在报告中指出:

1、在中国的实践证明,通过猪群和场区的全覆盖采样、及时检测、精准剔除,实现新时代的检测剔除法,在场区群内净花非洲猪瘟。

2、疫情污染场的复产,应根据猪群发病的程度、过程,评估场区的污染情况这的复产分类管理。复养场应想据临床症状、检测结果,尽司能追朔清楚感染源,为改进生物安全措施打好基础。

3、复养猪场应重新界定生物安全区, 明晰不同等级的界线和关口,做好关口的风险载体管理。

4、场区网格化处置,分格定点清除是污染场处置的最好办法。

5、复养并非难事。

高登·斯邦克&约翰·迪恩:非瘟防控我们应该明白什么?

从感染到最初的临床征兆是什么时间?(人的问题)

最少2天;最多无限。驱动因素:临床技能;评估频率;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期望。

从感染到第一次去除是什么时间?(生物学问题)

平均2天;最少1天;最多无限。驱动因素:免疫;剂量。

该病毒在环境中生存了多长时间?(取决于剂量)

最少3天;最多无限。驱动因素:环境类型;治疗处理;物理动力。

什么是最佳检测(金标准)样品?

黄金标准的目的:测试其他提议的技术来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是一种测试。替代方法是贝叶斯法(潜在类模型),通常是人为创造,通常答案是血液PCR。

阳性是感染猪,去除猪,还是临床猪?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重要性是什么?

没有完美的测试,需要管理测试

灵敏度随特异性下降而上升(经济上最佳)

可以针对目的精炼和调整测试

农场的第一头猪还是随后的感染?

对临床体征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查不足,并受到期望偏差的驱动

生产者可以预料到可能发生错误的地方吗?

是的,但是需要工作和合作

创建受监控的图层

测试风险敞口并分享结果

持续的数据库和科学

在受控研究设置下需要确认哪些数据?

猪会去除多少病毒?体格/年龄、时间、季节

半存留期是什么?地板、水、空气、饲料、消毒剂

前哨动物受感染的可能性

成功的关键

具有高灵敏度的计划

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

由专业人员实施

审查和审核结果

改进

重复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非洲猪瘟疫情下规模化猪场复产及案例

复产流程:复盘,查找原因→彻底销毁、清洗消毒→干燥、烘干→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二次清洗消毒→三次清洗消毒→空栏评估

举例:某集团一个一体化猪场

2019年1月25日发病,母猪区--清理。保育、育肥正常。2019年春节过后,3月1日,将母猪区母猪料饲喂给育肥舍3栋,12天后,3栋育肥舍弥散式发病。

料线和水线

料线:拆卸所有料线,若工程量大,建议更换。放置3%烧碱中浸泡消毒24h。热蒸汽?

水线:拆卸所有饮水器和接头等;放置于3%烧碱中浸泡消毒24h;水线在组装好后,在蓄水池中添加氯制剂或高猛酸钾等等,进行在管道中浸泡,用水循环冲24h;热蒸汽?

办公室、食堂和宿舍

重新进行粉刷;

使用生石灰+烧碱混合成20%的生石灰乳或其他有效消毒进行消毒;

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等熏蒸48h;

热蒸汽?

粪污处理

使用100升/小时带热回收的连续处理装置,使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的猪粉浆,经过5分钟热处理。发现pB8,53℃把ASFV灭活至不能检出的水平。

法国著名养猪专家Philippe Greau:65℃以上的热水;大量的生石灰(配备防护服,防护手套、眼镜、面罩);液态氢氧化钠(白化);卫可、酚类、甲苯酚等消毒剂。

大量的人力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严格的工作流程,增加生物安全相关设施设备

改造猪舍:实体围墙、赶猪密闭连廊、通水槽改造、小单位

洗消烘干中心:墙外和场内(简易)

洗消车辆设施:高温高压冲洗机

火焰喷枪:

各种自有车辆:拉猪车、转猪车、转猪台

猪舍周边的碎石道、防蚊蝇的纱窗或无纺布、驱鸟器、蚊蝇灯、挡鼠板等

检测设备:荧光PCR仪或快速检测设备

简易玉米或饲料烘干筒、热风炉

臭氧发生器、水处理设备

樊福好:唾液学监测的优势

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猪生产和肉食供应,造成了养猪行业的极大灾难。纵其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检测方法的失当是导致疫情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樊福好介绍,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病毒可能在1~2个月前就出现在唾液中了。因此,与血液检测相比,通过唾液检测,能够较早地发现猪只是否感染了病毒。

不仅如此,猪只感染ASFV后,首先出现在口腔中,时间可能长达2~3个月。“口腔内局部感染阶段是非洲猪瘟窗口期检测的重要时机,此时尚未形成病毒血症,积极采取措施还来得及。”樊福好表示,这也是实现传染病控制原则“早、快、严、小”的重要保证。

唾液样本的采集:获得新鲜的唾液(saliva)样本是准确诊断的前提条件之一/现行的鼻拭子(nasal swab)采样、口腔拭子(oral swab)采样以及肛门拭子(anal swab)采样存在样本陈旧、样本容易干燥、漏检率高等问题,已被逐渐淘汰。

唾液样本中的病原半衰期:唾液中含有丰富的具备活性的酶。机体健康状态不同,酶的含量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唾液中的病原体半衰期(half-life period)长短不一,对于非洲猪瘟病毒来说,长者 2~3 天,短者 1~2 小时不等。病原半衰期的存在是导致唾液学非洲猪瘟病毒漏检率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唾液样本的核酸保护:采集唾液样本之前加入适量的样本保护剂(Sample Protesis®),可以延长病原半衰期并保持唾液活性,含有保护液的唾液样本可以冷藏/冷冻运输及保存。

唾液样本的检测要求:采集的唾液样本要求清亮、透明并不得含有食物残渣,故采样之前的停食至关重要,原则上要求停食 12 小时以上。含有保护液的唾液中的核酸可以采用浓集法(concentration method)检测,即离心唾液,试管底部取样。

唾液样本检测对试剂盒的要求:由于口腔内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往往处于初始阶段,病原核酸含量相对较低(CT 值在25~30 之间,未加保护液的唾液样本 CT 值往往在 32 以上),所以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要求较高,要求尽量能够实现单拷贝(single copy)检测。

阳性结果处置:对于唾液检测中非洲猪瘟阳性结果(+),存 在两种处置方案。一是严格剔除(“拔牙”,stamp out)阳性猪只,实现净化生产。二是控制阳性猪群的移动,尝试实施早期带毒生产(局部感染而非病毒血症),最终实现净化生产。

很多养猪科技工作者把带毒生产简单理解为血液中可以带毒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绝对禁止的。只有控制局部感染才有净化猪群,消除病毒携带状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