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路,见证济南解放路的变迁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很多故事,一条路的名字,包含着一段历史的铭记。

有一条路叫“解放路”,几乎遍布全国大小城市。

据说解放路的来源和解放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解放军解放一座城市都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以当时最主要的道路或者桥梁来命名纪念或改名纪念。

在济南,也有一条解放路。

济南解放路,东起济南市二环东路甸柳庄,西至青龙桥,全长3500多米,是连接济南东部新城区和老城中心区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进出济南的交通主干道之一。

始建于1958年的济南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75年的东郊饭店、1917年开通第一条线路的济南公交总公司……解放路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几代人医、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记忆。

和其他城市的“解放路”一样,济南解放路名字的由来,也和解放军分不开。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聂凤智麾下的九纵强占茂岭山,俯瞰济南城。他没有走进城的老路,而是站在这里,看到了一条笔直的“解放之路”,于是挥军向西,直插济南府。

(资料画面)

济南市历下区姚家庄党委副书记蒋峰向记者介绍,济南战役的第一枪是在姚家庄打响的,从姚家庄一直打到现在的解放桥、青龙桥一带,打出这么一条路,攻入内城。

势如破竹的九纵狂风暴雨般横扫马家庄、甸柳庄后,又一路向西,经过八天八夜浴血奋战,解放了济南城。

而这条胜利之路,也因此在后来被命名为解放路。

(资料画面)

从前的解放路可不像现在这样宽阔笔直、路面平坦。当年,解放路的路面是石头、沙子,还有济南的黄硬土,路两边都是庄稼地。

听说那时候解放路上有两处地标性的建筑,一处是“小白楼”,也就是现在的水利设计院。另一处是“小红楼”,也就是现在中心医院的红楼,是集门诊和住院于一体的苏式建筑。

当时的解放路被两道泄洪沟拦截,第一道在小白楼西侧,第二道在中心医院西侧。

夏秋雨季,山洪滚滚,水势浩大。于是解放者在两道泄洪沟上架起两座桥,第一道泄洪沟上架的桥叫解放桥,第二道泄洪沟上架的桥叫文化桥。

但其实,当年的解放桥和文化桥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解放桥和文化桥。

济南市历下区姚家庄党委副书记蒋峰向记者介绍,当年的解放桥其实是个“大转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调整,这座桥已经埋在地下看不见了;文化桥呢,是在中心医院往西大概50多米,就是当年的文化桥了。

70多年过去,现在的解放路宽又直,早已经和现代济南的发展融为一体,甚至作为济南CBD“西大门”的解放东路的道路拓宽改造也已经完成。

今天,我们之所以去探寻解放路的前世今生,正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