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降 时 节,注意5个预防

一朝秋暮露成霜

几份凝结几份阳

霜降分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节气习俗

赏秋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吃柿子

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赏红叶

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可谓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如火似锦,非常壮观。此时可以安排户外活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

登高远眺

古时,在霜降时节,人们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霜降养生,注意5个预防

防秋燥

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

建议从饮食上加强润燥调节: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多吃梨、芝麻、蜂蜜、南瓜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环境上,可以增加屋内的绿植摆设,睡前在暖气片下放一盆清水,都可以使空气变得湿润,避免晨起后的口干鼻燥。

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导致不少人出现了赖床的习惯。

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个小时左右,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秋乏”也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

饮食最好吃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

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古诗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也容易因萧索的天气引起忧思。

想要避免抑郁情绪的出现,可以到户外多运动,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也可以多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或者换上暖色调的服饰,来帮助我们调节心情。必要时还可以向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防感冒

天气变化,不注意日常保暖的话,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此时应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早晚出门时,和中午相比温差较大,需注意添加衣物和脚部的保暖。

已患感冒的人应静养家中,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肠胃疾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硬化等疾病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减少外出。

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中医所说的“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霜降节气防贼风的方法有:

1、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

2、也不要穿得过多,以免过犹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