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竟有“猫腻”?“找关系”就能上岸,真的吗?

在公务员面试中当考官很辛苦,一天下来,在考场内的工作时间短则十小时左右,长则可能十四五个小时。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对比考生之间的优劣,强度非常大。也正因如此,有的考官戏称被抽到当考官是“入狱”,考试结束是“刑满释放”。

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作为职业考官,许多人几乎每次都要被抽到参加面试,但占面试考官的总数比例较少。另外大部分考官,则从面试考官库里随机抽取。一般来说,被抽取的考官,会在集中前几个小时得到开会通知,在会议上宣布作为本次考试的候选面试考官。会议上,对面试的相关事项进行培训,对纪律要求进行强调,并宣布相关监督人选。

面试候选考官的数量多于需要的考官数量,因此,在会议上,还要经过一轮抽签,来确定第二天哪些担任面试考官、主考官。在抽签完毕后,没有抽到的候选考官被“释放”,在监督人员监督陪同下离开考场,不允许在考场逗留。而被抽到最终担任考官的人,则在工作人员引领和监督员监督下到预订的宾馆休息。

预订宾馆的楼层是全包的,公安人员和纪检人员在每个出入口看护,不允许任何人出入。工作上的需要,由监督员进行中间传达沟通,或者在监督员监督下进行。手机等通讯工具全部关机后交监督员管理,房间内除了电视机,其他所有设备都全部取走。从封闭开始到面试结束,考官都与外界保持绝对的“物理隔绝”。当然,还可以看电视。一般说来,多数被通知“开会”的考官,因为不会告知会议内容,所以并不知道自己将要担任第二天的面试官工作。为避免“失踪”,在经过现场抽签确定最终考官人选后,交出通讯工具之前,可以在监督下给家里和单位打电话说明情况,然后再关机上交。

考生的考室是固定的,但考官和主考官在哪一个考室工作,还得到现场抽签决定。抽签人员由考生代表担任,或者在考生代表监督下进行。到这里,考官经历了三次抽签,几乎是通过“天意”来决定是否成为考官、到哪一个考室工作。有的考生家长总是想找考官“关照”,其实,即使找到了几个愿意帮忙的考官,但在这样的抽签机制下,这几个人哪怕是一个两个抽到相应考室的机率都极低,更不用说几个人都同时抽在一个考室了。

遇到"有关系"考官,就万事大吉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两个有“关系”的考官到了你所在的考室,但他们对面试分数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我们先要有两个假设:

其一,你找到了考官,而不是受别人的骗(绝大多数的“关系”都只是受了骗,得了个心理安慰),而且运气很好,找到的考官有七八个被抽取为本次考试的考官。不能再高了,我们省的考官库里至少上千考官,你找的人有七八个被抽中,这已经算是运气爆表。

其二,七八位“关系考官”通过现场抽考室,他要在少则十几个、多则数十个考室中,凭借极好运气,有一位甚至两位“关系”抽到了你的考室。

好吧,你的运气确实好,考官也愿意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关照你。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他们能做什么?在省考室里,目前一般最常见的是七个或者九个考官,每个考官都是独立标准独立打分,不受其他考官的打分影响。

在计分时,要“去分”,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大家知道,这是从技术上降低故意为某考生抬高分数及故意为某考生的竞争对手压低分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关系”的情况下,“关系分”最多起到提高自己“去分”和降低竞争对手“去分”的作用。

当然在有两个“关系”的情况下,能够被保留一个较高分数。那么这个较高分数有多高?按照考官自身的评分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提高2到3分已经算是比较高了,再高就是“畸高”,是可能被直接查的。

“去分”后,在有七个考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提高面试成绩0.5分左右;在有九个考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提高0.3至0.4分。0.3到0.5分,如果是笔试成绩,可能会压掉许多人,但在面试中,这样的提高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面试成绩的分差没有这么精细,分差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你的“关系”不敢给你离他的标准分太高的分?因为他打的每一张评分表,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存档备查的,这个痕迹永远都在。如果考官给考生打的分“畸高”或“畸低”,相关组织(包括纪委)会进行调查,轻则踢出考官库、政治生命受影响;重则被直接处理,有多重就上不封顶了。

因此,从制度设计角度而言,考生对面试中“关系”的影响力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最极端的情况是,如果要录取三个人,你的对手中就有三位都有“有关系”,而且他们的“关系”正好“都”被抽到了这个考室,恰好你的面试发挥又比较糟糕……如果你真有这么衰,那我也真没法说了。

关于公务员面试,各省区市的操作不同,有的省是几天后公布面试成绩,而在我们省,一般公务员面试的成绩是当场公布的。

在笔试中,《行测》是客观题,标准化答案让打分非常容易,计算机直接算出即可;《申论》是主观题,但仍然有着明确的答题要点,答到了点就有分,有理有据、有分析有观点有措施分数就高,答不到点上就没分。因此,笔试无论是谁来改卷,都是对照标准答案打分。面试则完全不同。在大多数省份的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面试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多地是依靠考官的个人认知、个人感觉,按照相应结构对应给出分数。每位考官对考生的整体平均期待值不同,他的尺度就会不同;尺度不同,分数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面试中,对同一考生有十来分的分差是相当常见的。比如有的考官将70分作为基本分,根据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上下浮动;有的考官可能以75分或者80分作为基本分。如果再加上个体的判断、认识差异,分差很容易超过10分。

当然,有的主考官会在打分前提出建议,建议每一位考官的平均期待值在一个分值幅度,这时候,考生的面试成绩的分差就会小很多。但是,无论是事先确定还是不确定平均值(尺度),最终考生的得分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关键在于:每一位考官都是独立打分,要求考官个人的尺度从第一个考生到最后一个考生保持一致。尺度严的考官,他的分数一直不会很高;尺度宽的考官,他也不能因为其他考官的分数而影响自己的尺度。

因此,如果将每位考官一天下来对所有考生的打分进行比较,同时与考生的最终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每一位考官所打分数的曲线和考生最终成绩的曲线是基本一致的。独立打分,保持尺度,这是考官打分的基本原则。

考官的打分表和平衡表都要签名后封存,相关部门会进行抽查,如果遇到合理投诉则肯定会查。如果一个考官的尺度显示出“畸高”“畸低”,那么这位考官的麻烦就来了。我的习惯是哪怕再忙,我的评分表都要对考生的表现进行简单评价,特别是给出较高和较低分数的考生,在备注中简单给出理由。

不同打分尺度、不同经历背景、不同行业的考官,以自己的尺度对考生保持独立判断,然后对考官的判断(打分)进行综合,得出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可以说,这样的成绩不是评价考生个人好不好,而是给参加面试的考生一个综合排序,分数只是排序的细化而已。从面试技术角度来说,是科学合理的。分数高,说明你在这批考生中处于前列,分数低则相反。

所以综上所述,公务员面试基本上没有猫腻的,小编之前也有朋友是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到面试,最后成公逆袭直接上岸!跟小编一样都是来自农村大山的孩子,完全不存在找关系这一说,大家只需要好好准备考试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