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洪山镇:“战略要地”续写新篇

随县洪山镇,背依大别山,扼守随枣走廊,自古为经略中原的战略要地。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江汉军区党委、军区司令部、江汉行署均驻洪山镇。炮火硝烟中,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班底孕育而生,军区创办的《江汉日报》后来成长为《湖北日报》。

上世纪60年代,省委、省政府备战备荒,在洪山镇修建战备基地。时任省长张体学在这里驻点工作,与洪山人民结下深厚情谊,被称为“布衣省长”。

经过70年建设发展,洪山镇已成为闪耀在鄂豫交界的旅游名镇、经济重镇。

遍地“红色”遍地景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随县洪山镇的西游记公园游客爆棚。公园里的江汉军区博物馆、战备基地、张体学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参观者络绎不绝。

36岁的讲解员赵忠富,为一批批客人讲述当年的风云岁月。他深情地说:“这里的故事太精彩,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

史料显示,江汉军区最早成立于1945年,是中原军区主力之一,1947年加入刘邓大军序列,组建新的江汉军区。在随后的1年零5个月里,歼敌4.6万余人,解放随县、京山、钟祥等16座县城,拉开解放湖北全境的序幕。1949年6月,江汉军区奉命组建湖北军区,地方机构随之组建湖北省委、省政府,其新闻机构《江汉日报》也组建为《湖北日报》。“现在的西游记公园,就是以革命遗址为基础建起来的。”赵忠富是本地人,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日久生情。10年前,他毅然辞去上海的工作,回来当讲解员。2014年,景区扩建到3900亩,将战备基地的20多栋青砖瓦房改造出196间客房,深受游客青睐。“近几年,景区‘红色’文化叠加西游文化,客流量大幅增长。这里还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经常前来举行入队、入团宣誓活动,不少老干部来这里缅怀峥嵘岁月,人气很旺。”景区副总经理李超说。“多年来,我们坚持挖掘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发展全域旅游。”洪山镇党委书记苏俊介绍,自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江汉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为核心,留下军械厂、被服厂、印刷厂等革命遗址50多处。硝烟散尽,精神永存,这些珍贵遗址得以保留修缮,成为全镇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

亲民爱民代代传

5月的洪山镇凉亭河村,风光秀美。村前的安全河悠悠流淌,两旁的行道树高大青翠。

上世纪60年代,老省长张体学曾在此驻点,带领群众修水利、搞建设,当地群众至今念念不忘。“张省长谦虚、和蔼、节俭,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今年73岁的凉亭河村原支书肖长福回忆,1965年9月驻村时,张体学就住在一间狭小的土坯房里,晚上经常召集大家开会,商量治水、种茶、养鱼的事。

肖长福清楚地记得,张省长来后不久,干了三件大事。一是改造油坊,老油坊全靠人力、效率低,张体学从外地买来机械设备,修订油坊管理制度,产量翻倍、出油率提升三至五成。二是修筑河堤,整整一个冬天,清砂、放炮、打石,修筑河堤5公里,改造出400亩良田。三是兴建水库,张体学动员上万名群众,建起库容1.26亿立方米的琵琶湖水库,从此消除水患,福泽一方数十年。

凉亭河村至今流传着不少张省长亲民爱民的故事。彭大妈患眼疾多年,张体学得知她双眼还有光感,便请医疗队为她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让她重见光明,“省长带的医生连盲人都能治好”被传为佳话。

在张体学的办公室兼宿舍,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驻村期间,他带领工作队,抓革命、促生产,并在全县推广,为随县的农业、水利、交通、林业、工业等描绘了蓝图、奠定了基础。

如今,凉亭河村带头人的接力棒传到村支书张尊东手里。“老支书干了几十年,带领村民奔出穷窝子。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带领大家奔小康。”张尊东说,全村原有82户贫困户,如今剩下25户。目前,村里正在盘活集体资产,组织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力保年内全部脱贫。

接续奋斗再出发

开门见山,推窗见湖,鸟语花香,沁人心脾。今年“五一”,洪山镇琵琶湖畔,一处名为“山里”的特色民宿在网上爆红。

民宿的主人刘宇,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曾远赴新西兰打工,后在珠海一家农场工作,2017年回乡创业,租下这处当年的知青宿舍和附近的茶园,自己动手设计改造成个性化民宿,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赶上好时代,不忘先辈苦。”刘宇说,“当年爷爷在这里修水库、开荒地,父亲在湖对岸种茶制茶30多年,为今天的好日子打下了基础。”为牢记长辈们的奋斗历程,他特意寻来当年筑坝夯土的两块大石头,置于民宿门前的花丛间。

在温泉村白家湾,一个规模更大的民宿改造项目接近尾声。“我们5户联合,改旧房、建民宿。”52岁的村民庹启敏说,项目建设由村里出资60万元,个人股东注资50万元,农户每家投资5万元,多方联合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白家湾的试点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分步实施,对全村街道、房屋统一包装,打造‘慢养小镇’,让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村支书曾庆海说。

奋斗,改变命运;创造,续写新篇。

在临近温泉村的寺山居委会,57岁的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今月,正在为传承华夏葛文化而忙碌。在这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葛粉制作企业,除了生产车间,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葛文化博览馆。“从1862年开始,葛粉制作技艺就在赵家传承下来,如今传至第五代,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赵今月介绍。

30多年来,赵今月坚持不懈发展葛产业、传承葛文化,不仅带动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还牵头制定了全省葛粉行业标准。令他倍感欣慰的是,儿子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及回国工作后,一直主攻葛根产品精深加工与研发,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开发出10多款新产品。

蹲点手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随县洪山镇,昔日的红色热土,而今的幸福家园。

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团结一心,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

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奋发图强,为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走在这片热土,“奋斗”二字不时浮现在记者的脑海中:张体学纪念馆里,老省长当年与百姓一起建设家园的身影犹在眼前;二月风公司,赵今月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追求令人感佩;琵琶湖边的“山里”民宿,年轻人刘宇的创业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到访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长征路上,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江开军

审核:鲍亚忠、张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