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起飞”,专家都提到了这个词……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目标是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去年以来,上海在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编制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日前,“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在沪举行,多位学者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理论与对策的角度展开探讨。

原文 :《“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

图片 |网络

着眼增量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长三角应该是中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长三角一体化现在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成长中的世界级超大都市圈,所以,如何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我觉得要着眼增量,着眼新的增长动能,着眼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质性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从中国经济角度来看,过去我们三十多年的三大需求,主要是出口、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存量的稳定很重要,但是对于增量贡献力不大。中国经济还有没有新的增长点?答案是有,而且很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低效率部门的改进;二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和人力资本提升;三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前沿性创新;五是绿色发展。这五大增长来源有一些特点:第一,对于制度质量的要求很高。第二,像过去基建房地产汽车大容量支柱产业基本上看不到。第三就是变量,我们如果不在制度建设问题上有一个突破性进展,这些新的增长来源很可能就是看得见摸不着。所以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就是高标准的市场经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能把这五大增长来源利用得比较好。

首先,长三角一体化可以用增量加改革的办法。比如说技术产业领域能不能有所作为。上海有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能不能以此为通道打通国际国内原有成品油的市场。国外企业可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国内企业更大范围参与国内竞争,上海可以推动。另外,石油天然气非竞争环节,放开对非民营企业,行业外的限制,管网也可以自由拍卖的方式。这个改革直接影响项目成本,我们从税收、制度方面谈得比较多,其实最多是这个基础领域中间打破垄断,土地竞争比较多。

第二,怎么让城里人下乡?这个问题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要求。长三角发展范围之内,将来的农村会成为小城镇,光靠农民不够,能不能城乡居民都去建设,最后共享。加快都市圈范围之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因为给农民留后路,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把他们纳入现代化的社保体系,不再靠土地保险,这个办法很落后,要把我们的土地人员资金从中解放出来。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这对长三角发展来讲很有优势,也非常重要。

第三,加快形成更多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创新中心最重要的是创新的生态,就是能够集中吸引各种创新资源的环境提升,关键是要让各个地方竞争。绿色发展方面,完全可以先行示范,推广绿色标准、绿色技术、绿色金融方面,长三角地区可以先行。

总的来讲,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以增量、新增长动能为抓手,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为区域内各城市融合发展夯实基础。长三角现在在全国占的分量很重,将来会更重,它一定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都市圈,所以需要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政策,同时要放权于地方和基层,鼓励先行先试,适当竞争,通过试错拓展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格局。

城市间科创要素要积极联动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长三角城市间的科创要素联动要作为完成新目标,提升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全球38个科创园区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每个园区里面的环境质量和创新是极其相关的,也就是说哪里环境最好哪里创新就强。数据库跟踪了1998年到现在所有长三角城市点PM2.5的数据,结果发现,长三角之间的环境差异非常大。最严重的PM2.5是在台州、扬州、盐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第二是马鞍山、上海、合肥。没有环境根本不要谈创新力,需要最好的人来参与最好的创新动力。

美国从60年代到现在,外国人在美国占领的专利数和美国自己的专利数,实际上是外国人占领的数字一直在缓慢递增,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这方面实际上波动得非常厉害。改革开放后,外部创新大量导入,但是随着导入,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反向而行,这在所有华人地区都特别明显,而外部创新导入以后,过一段时间华人自己的创新就起来了,这也是非常明显的。

整个中国的市场从2002年开始,国外在中国注册的专利大规模上升,总量上中国上升很快,中国的专利数在中国的总百分比又降到20%,这件事情很重要。通过国内和国外创新力的比较,我们尚在一个初级阶段。中国人创新能力是在大规模增加。根据我们对全世界48个城镇的跟踪,包括GDP数据,一类是区域,一类是城市本身的数据,包括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人口增长规模的比较,这些方面长三角已经是人均专利数、人均产值、地均专利数都在东京的三分之一,伦敦圈的二分之一。

长三角协同突破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标准,除了我们过去一直说的投入、结合,实际上五大要素的品牌真正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平台支持,各种要素能够不断地扩张,形成一个巨大的点,就是国内外汇集于长三角的点,外国人才和内部人才,外部的资金和内部的资金,还有更多科研的大平台、设施,再加上企业的需求和现在正在做的科创板,可以把它联动起来,这个板正在快速形成,各个方面都在协同创新。此外,也希望我们能够把长三角国内外资源配置做起来,以人工智能配置真正完成我们的目标。

通过创新来发挥更大作用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徐匡迪

从历史发展来看,长三角有几大特征:它是我国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区,人口2.25亿人,占全国的1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66%,这一数字已经基本达到国家对城市化的预期;它是我国先进实体经济的引领区,GDP占到全国23.4%,汽车、造船和通讯产业占全国的26.23%、30.8%和29.9%;它还是科技和人才的集聚地,全国排名前10的院校占3所,排名前100的学校有23所;它是经济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龙头,长三角进口贸易额62655亿元,占全国的44.48%,出口是114300亿,占全国的69.62%,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39%,经济活跃程度高;它是我国金融服务业的重要保证,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8020.6亿元,上市公司的数量1219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上市公司融资占全国的29.54%。

长三角不是现有的经济总量之和,而是要通过创新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张江高科的时候提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群要在创新驱动上走在全国前列,上海要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都在世界前列,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这个长三角不是现有的经济总量之和,要通过创新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如何起步的三点思考:

第一,一定要贯彻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是截长补短,是真正做到开放,融合,相互促进,都有提高。我们要向江苏学习,江苏是乡村事业发展最好的地方,而且他们是几次变化,线下国有企业工程是上海过去的,后来乡镇企业转化为跟外资合作。上海要学习互相提高,不是搞区域内的行业分工,同类归并,而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第二,体制瓶颈,条块分割的现状如何突破?现在优惠政策不能给外地,只给自己来做,一体化最终目标是要让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通过现成的各种行政规章预留,有序自由地来做,促进五大发展理念,达到效益最大化。可以派代表到欧盟学习,欧盟政策体制完全不一样,但是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人是免签证的。上海首先要向长江三角洲各级各类做好科技金融人才走向,真正形成一体化联动。上海能够服务的一个是科技,一个是金融,一个是人才,还有一个就是走向国际市场。

第三,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如何起步?一体化的实践可以从小到大,通过试点逐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地相连、情互通、语相同,人文基础和风俗习惯一脉相承,都属于吴越文化区,有一体化的社会人文基础。因此,有人提出,可不可以在中央批准下,在上海青浦地区内划出一块与浙江、江苏相临的80-1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先行实验区。在政策制定,行政服务,共同关系方面进行探索,积累一体化经验和方法。这些建议都值得我们思考。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6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建言 | 长三角一体化:各位参与者,要不“battle”一下?

张兆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五条建议 | 社会科学报

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人大代表们的建议很实际!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