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伦敦烟雾事件,看中国雾霾离治理还有多远

1952年12月一个普通的早上,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疲惫中走出的英国人,满载着工业革命的余温和大英帝国的余晖,相拥进入伦敦伯爵宫——一场盛大的农牧业展览会正在举行。展会上有着世界上品质最优良的牛品种,它们享受着参展者的精心照料,像个明星那样傲视众人。

突然展会出现骚动,当一头牛出现异样后,其他的牛只也相继晕眩、昏迷,奄奄一息。这种症状很快在人群中爆发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眼睛刺痛、呼吸困难,他们咳喘、流泪甚至心肺剧痛……绝望中抬眼望去,暗黄色的浓雾吞噬了繁华的都市,弥漫着恶臭和灰霾的伦敦犹如堕入地狱中!

英国得大洋水汽和暖流厚爱,加之自身独特的地形,一直都是一个多雾多雨的国家。尤其在工业革命大量使用煤炭后,出现烟雾天气的概率和程度都更甚以往,伦敦“雾都”之名也传遍全球。

但谁也没想到12月5号这场浓雾竟然会盘踞那么久,并在短短1个月内就害死了近4000人!那些体质虚弱、有心肺问题的人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全城人陷入恐慌与无助,一场大雾就把战后走向经济复苏的英国重新打入阴霾!

雾都伦敦

如果不是强劲的冷风打破反气旋高气压的封锁,预计死亡人数会更高。但这次烟雾的突袭已经重重打击了伦敦市民,不仅交通出行、工作生活严重受阻,还严重危及市民的健康、生命安全。此后两个月内卷土重来的烟雾更是直接带走了近8000条生命!

烟雾灰霾能杀人!这次闻名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被列入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雾都伦敦

当越来越多的烟霾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当PM2.5成为绕不开的公众话题,雾霾以赶超沙尘暴的强势姿态抢占了大小头条。尽管雾霾对人们的短期危害远没有“伦敦烟雾”那么严重,依然引起了当今国民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是谁让这类微小颗粒物吹满各大城市?又是谁让这些健康杀手长期潜伏在我们身边?尽管专家各执一词,但已基本锁定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以及燃煤供暖这四大元凶,而相应的解决之道则集中在限排和整顿上。想想一声令下北京C20峰会期间马上就变出蓝天白云,这不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而是缺少解决雾霾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力。

蓝天

伦敦烟雾事件催生出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并把治理环境污染逐步上升为英国的国家战略,由此伦敦的空气质量和环境也越来越好,基本丢掉了“雾都”的帽子。

而如今中国的治霾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式的自嘲和调侃浸透了多少国人的悲哀。中国式雾霾虽然离死亡很远,但并不是绝无可能,此时的我们更应该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穹顶之下,安能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