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一心扑在大南山村脱贫第一线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马 晶

报名到壶关县大南山村当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时候,长治供电公司员工郭伟早把自己平日里看报纸积攒的几十种脱贫致富的好方法分门别类归纳出了一个大提纲:培训班教育、产业扶贫、人才引进、市场营销……

2017年11月,当郭伟和队员们扛着铺盖卷来到大南山村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和自己的想象差了很远,一切还得从长计议……

建阵地聚人心

初冬的大南山,人员稀少,村里小道上鲜有人出入。不大的村子被一条柏油马路分成两半。村长向郭伟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村里193户548人,现在是冬季,村里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老年人居多,大多窝在家里不出来。村集体原来有一处办公点,因为年久失修,村民以被搬迁户理由占着,没法入住。村长将队员们零星安置在不同的村民家中,服务队暂时落了脚。

既是村干部安排,村民对队员们还算客气。但是当郭伟向房东介绍自己的工作和想法时,却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回应。郭伟心里感觉到一丝丝忧虑,这在随后的入户中得到了印证。

吃住暂时得到安顿,扶贫的第一要务——入户紧接着开始了。本想着冬季大家外出较少,入户工作开展得应该有效迅速,但事实并非如此。村民外出少,然而对入户调查态度冷漠,大多是一种嫌弃和排斥的状态。队员们的工作热情被浇了个透心凉。郭伟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原来,村里的老人早已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外来的事物大都排斥拒绝。别说对扶贫工作队是这样,就连村委、村干部想组织干点什么都是难上加难,用村长的话说,“根本施展不开!”

脱贫致富要拧成一股劲才能越干越有劲,村里人心涣散,对扶贫来说是巨大的难题。郭伟陷入深深的思考:村委本身凝聚力不够,这是根本问题。是啊,村里村委办事处都被占着,村委就没有象征,在村民心里形同虚设。一定要把村委办事处“阵地夺回”重新整修起来,让大家知道村里是有带头人的。

说干就干,郭伟找到乡镇和村两委协调腾房修缮等事宜,同时让队员们继续入户宣传,双管齐下。终于在第二年开春,村委办“阵地回归”并焕然一新,村民看着窗明几净的会议室,心里种下小小的萌芽。村委办建起来了,亮闪闪的牌匾挂起来了,村里的大喇叭里郭伟和村干部跟大家宣布,大家没事可以来聊聊天、坐一坐,谈谈对村里的想法。

村里有新房,大家没事都爱来聊一聊,为了方便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郭伟从老乡家里搬到了村委办公室旁边的小屋里扎了营。

危房变新房,新房大家坐,村民们对这个郭队长有了好感,似乎他还真有点“小本事”。再加上和村里人渐渐熟络起来,入户的工作做得顺畅起来。

给村民吃颗定心丸

村里大多数老人家,除了去地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外,基本都在家里做点家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村里人心里都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村里的“定时炸弹”崔红光。

崔红光幼时受刺激,行为举止不受控制,时常乘村民不在家时,潜入屋里将东西乱翻一气。更有一次,将垃圾倾倒到村里饮水的井里,让全村人苦不堪言。

村里的老人每天都悬着一颗心,生怕“炸弹”到自己家作乱,别说脱贫致富了,只要能安稳过上一天就算烧了高香。这是横在郭伟面前的一道天堑,这件事情不解决,别说致富了,大家正常生活也是问题。

几经打听,郭伟找到了治疗此类病症的专家,了解到崔红光治愈的可能达到60%,郭伟决心试一试。随即找到崔红光的母亲郭何叶。说到治病,郭何叶犯难了,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医药费来源。郭伟开始查阅扶贫工作中的医疗政策,并带着她向市残联、县卫计委申请办理健康扶贫手续,患者只需每月支付生活费,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看着依旧犯难的郭何叶,郭伟知道,这一个月360元的生活费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郭伟和工作队员开始在各个会议上呼吁,促成村产业分红给予倾斜。条件具备,郭伟和队员们帮助郭何叶将崔红光送到市级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扶贫工作依旧在继续,没有了崔红光这块心病,老乡们的精神头也聚集到脱贫的目标上来。这期间,郭伟带领队员们积极为村里申请扶贫政策。村卫生室、文化室、活动广场、户户通自来水、电网高标准改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村里焕然一新。资助村考取大学的考生、节假日慰问等活动,凝聚了人心。同时,郭伟经过和县扶贫办、长治供电公司积极争取,建立了100千瓦光伏电站和72千瓦屋顶光伏及配套项目,全村发电收入达到每年10万元。

村里环境好了,需要大家来维护,势必要设立环卫、维修等岗位。用发电站挣来的钱给这些岗位发工资,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村集体的事业中来,对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作用。经过和村干部商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随着第一批村集体岗位人员上岗,村里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在村里“打工”成为村里人的一种荣耀。扶贫工作终于步入正轨。

但是还在医院治疗的崔红光一直是郭伟关注的一件大事。休息日、节假日、回市里开会……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去看望一下崔红光,看着他日益好转,郭伟高兴在心里。

2018年9月,崔红光康复出院,住院治疗5个月,治疗费用二万多元全部国家承担,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回到村里变了一个人。不仅能帮助老母亲下地干活,还时不时帮助工作队干点体力活。大家都说,这是郭伟在大南山创造的一个奇迹。

齐心协力打硬仗

人心齐、泰山移。2018年底,大南山整村脱贫!但是脱贫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2019年开春,在郭伟和大家的努力下,村民积极向上,全村齐心协力向脱贫发起冲击!

有村里光伏发电收入打基础,郭伟当年初到大南山的那脱贫致富的小妙招终于可以一展身手。香菇大棚、蔬菜大棚、核桃林、特色种植被列上了日程。

在村集体大会上,郭伟向大家介绍了下一步的村发展计划,村民们听着郭伟的介绍,大家心里都谋划着自己新的一年的脱贫大计。

“听郭队长说,去年旱地西红柿市场特别好,今年我准备把我儿子从城里叫回来,就种这个,跟着郭队长干,肯定能成。”村民王水平说。

“那我也叫我儿子回来,一起干!”郭双喜说。

大家积极上进,郭伟激动地流出泪来。“村里人越干越有劲,我们村不怕发展的迟。我们就是要扎扎实实把扶贫工作做好,有这颗向上的心,我们村一定能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