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九江镇

说到九江镇,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800年商埠、全国百强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还是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南海西部新的产业高地……其实这里还是龙舟文化、渔耕粤韵的最美岭南,拥有传承不息的书香儒韵,更是岭南水乡和淳朴家园。(文丨 江宣、黎曼 图丨梁平、胡森荣)

认识九江

九江镇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涌纵横、鱼塘密布,农业以淡水养殖业为主。目前,全镇有各类农业用地58507亩,其中鱼塘34290亩,大小鱼苗场63个,养有四大家鱼(鳙、鲢、鲩、鲮)、桂花鱼、加洲鲈、艮鲫、丰鲤、鲶鱼等十多个品种,鱼花、鱼苗每年产量为800多亿尾,占全国鱼苗产销量的50%。

九江镇是一个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历史上商贸之风鼎盛,素有“小广州”的美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九江人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一马当先,民营经济遍地开花。

在《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区、镇)名单》中,九江镇位列2018年度综合实力千强镇榜第69名。这也是九江镇连续四年闯入“百强榜”。如今,九江依托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和临港国际产业社区两大平台全力打造百亿级先进产业集群,并引进了引进南海南新、日本东丽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九江整个医卫用非织造布产业链逐渐成型。

九江镇是一个宜居之地。这里环境优美可不是一句空话,借助佛山“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契机,九江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掀起一股“增绿潮”,全力打造一座生态宜居之地!见缝插绿,送苗下乡,增绿1150亩,建设森林家园11个,让森林走进了九江的千家万户。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145亩以上,出门见景,绿树飞花逐渐成为常态,人与自然在这座水乡城镇和谐共存。

九江镇是一个旅游胜地。原生态的海寿岛,植被茂盛,果木成荫,环境优美;群鹭上下翻飞,万鸟齐鸣的璜矶鹭鸟天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崔氏大宗祠,岭南建筑艺术与西欧文化建筑艺术的经典建筑吴家大院,以及早晚雾锁,若烟雾绕,景色优美的烟桥古村,都带着生活的痕迹,历史的气息滚滚而来。

九江骄傲

现如今,九江龙舟又成为九江镇的一个闪耀的名片。其实,九江龙舟,可追溯至300多年前。“端午饮艾酒、酿角黍、竞龙舟夺标,至六七八九月兴犹未阑。”——顺治十四年(1657年)刊行的《南海九江乡志》,最早的九江龙舟文史记录。虽说九江龙舟历史悠久,但九江龙舟队真正成型并受到社会各方关注,是源于1984年。

1984年,原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于是,九江选拔当地29名渔民组队参加南海县的省“丰收杯”龙舟选拔赛上夺得冠军。1985年,九江龙舟队在澳门国际龙舟邀请赛中首次亮相,并成功折桂,惊艳四方。

1999-2006年,在香港国际龙舟赛(记录最早的龙舟国际赛事)豪夺七连冠,成为龙舟届的神话佳绩。2007年,九江龙舟发展达到新高潮。举办“2007全国龙舟之乡”争霸赛等一系列活动,致力打造“龙舟之乡”。同年9月,南海九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首个“中国龙舟名镇”称号。

与此同时,九江龙舟女队也正式成立,从此九江龙舟双剑出鞘、征战四方。2016年,名门世家南海九江男、女龙舟队代表国家出征第二届国际龙舟世界杯。成功囊获混合标准龙100米、200米、500米、小龙400米接力赛、100米环绕追逐赛,以及总成绩冠军共6面金牌。实现国际龙舟世界杯的大满贯!豪夺六金,尽享王者本色!

2018年,九江龙舟女子队首次为国出征亚运会,成功拿下一金一银,这一块金牌不仅仅是亚运会龙舟项目的首金,更是属于佛山人的第一块金牌!

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九江龙参赛无数,共获613枚奖牌,其中,金牌346枚、银牌175枚、铜牌92枚。其中,其20次代表国家参赛,获得国际奖牌106枚,在赛场升起国旗74次,这样的战绩在龙舟界绝对称得上“一哥”!当然,九江人的龙舟故事还在续写……

老龙“巨鳌”

九江镇的龙舟能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或许这还与老龙“巨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老龙“巨鳌”是何方神圣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这老龙“巨鳌”已有几百岁了,对于老一辈的九江镇西桥村村民来说,这条老龙就是他们村里的“魂”。

今年77岁的九江镇西桥村村民卢灿明清楚地记得,“巨鳌”龙船由黑坤甸木制造,船身长度超30米,船上有40多个座位。尽管卢灿明对起龙记忆犹新,但是却说不清“巨鳌”龙船的来龙去脉。

关于‘巨鳌’的岁数,村里人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开村时期祖宗留下来的威龙,因为开村时期西桥叫“巨鳌社”;也有人说,清朝是“巨鳌”龙船的鼎盛时期。但总的来说,大家都认同它是一条超过两百岁的老龙。

就算是村里最德高望重、年龄最大的长者,得以见“巨鳌”的“真容”,也仅仅有两次机会。一名年过80岁的老人说,他见过“巨鳌”的时间,一次在上世纪50年代,最近的一次则在1978年。“当时是阿契(九江梅圳)找我们借龙,借完沉回涌里就再也没起来过了。”

由于坤甸木自身的特点,其必须保存在水中才能长年不腐。因此,“巨鳌”每次使用完,都需要重新沉于塘中。但由于当时龙舟并不像现在如此盛行,因此数十年过去了,沉积在“巨鳌”上的淤泥越来越多,要重新打捞起“巨鳌”,根本就不是几个村民便能解决的事情。

因此,九江镇西桥村村民“众筹”,让“巨鳌”重见天日。虽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巨鳌”龙船终究以光彩夺目的新装亮相在大家面前。

渔耕粤韵

建筑和街道只是一个城市的躯体,而精神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产城互动共进的同时,九江还围“水”著文,着力打造其独特的城市精神内核。600年的烟桥古村成为佛山唯一入选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离烟桥不到一公里的九江镇璜矶涌,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九江龙舟队的训练基地。一支支冠军队伍从这里奋力起桨,划向世界。自上个世纪初以来,九江双蒸酒一直畅销港澳乃至东南亚各地。

时代在进步,这个依水而建的儒乡小镇,也散发出更加悠远绵长的醇香。进入新时代,作为南海“文翰樵山最岭南”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九江也正积极打造更多文化精品项目和服务平台。

其中,九江“渔耕粤韵”文化节自201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第七届。文化节充分挖掘九江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将九江的生态、文化优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塑造生态文旅品牌。

目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围绕“重振南海虎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战略指引,九江正全力推动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同步发展。在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看来,通过深化文旅融合、产能融合,九江也可以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品牌。通过党建强镇、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 九江人继续弘扬力争上游,团结奋进的龙舟精神,精准实干,就一定能重振南海虎威,将九江打造成为南海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先行区。

当前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高品的大美九江画卷,正在人们期待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