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就要靠实力!这波“网红村”打卡太太太值了

  “全国百家广播电台‘践行四力’融媒体采风——美丽乡村浙江行”正在进行中,4月23日,全国百名广播界融媒体记者又踏上了寻找“最美中国乡村”之路。富阳东梓关村、文村,余姚横坎头村,浦江上河村、新光村,兰溪的诸葛八卦村……这波“网红村”打卡,你一定不能错过!

  “美丽乡村浙江行”采访团来到了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

  梁弄镇位于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习近平同志曾在2003年和2018年两次回信,2018年回信中勉励浙江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走进横坎头村,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边随处能听见兜售“梁弄大糕”的吆喝声,不少商贩现场制作,吸引了很多游客的驻足拍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梁弄大糕是当地的传统糕点。泡米、磨粉、加馅,每块大糕都有10多道工序,制作技艺被列入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风中记者得知,现在梁弄的大糕店已有近百家,有豆沙、紫薯、松花、黑米、芝麻等口味。除了线下销售,10多种大糕还通过网络销往全国,最远卖到了新疆和西藏。

记者采访当地村民

  临近中午,梁弄镇横坎头村的农家乐“百丈农家”热闹起来。虽然是工作日,但来自余姚、慈溪、宁波、杭州甚至上海的客人络绎不绝。67岁的老板娘兼主厨陈三妹说,店里一年的营业额能做到两三百万,最忙的时候同时订出去二三十桌。

陈三妹的油盐麦果被评为“宁波市十佳乡村厨娘特色糕点”

  就在本世纪初,横坎头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脏乱差的经济薄弱村,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块钱。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那天天气很冷,下着雨,总书记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旧址,慰问了抗战时期的老交通员,再到我们村里指导工作。当时就提出了:全面奔小康、老区不落后;没有老区的现代化,就没有浙江的现代化。”

  之后,梁弄响应习近平同志调研精神,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修缮,发展红色旅游。当地建起了停车场、中转站、游客中心。景区免费开放,但红色旅游给当地带来了人气。每逢节假日,镇上的“大糕一条街”总是人头攒动。2018年,横坎头村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游客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告别横坎头村,记者团一行又来到宁波奉化溪口。奉化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桃文化之乡、中国弥勒文化之乡,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正是对奉城春天的美好诠释。2018年,奉化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5亿元,分别增长13.54%和24.94%。

  在奉化溪口,记者团看到,这里天蓝、水清、树绿,生态保护非常好。青翠的山峦巍峨壮观,碧绿的剡溪千古流淌,好一派山水画卷。欣赏完美景,还走访了武山庙、武岭门、小洋房、蒋氏宗祠等景点,感受了一把民国味道。

  来自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董云静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她说:“浙江给我们提供了生态保护的样本,接下来我将通过报道浙江的好声音,把浙江好经验传播到我们北疆,为美丽浙江点赞。”

  近年来,奉化在红色文化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董云静说:“红色文化是我们国家真真切切的一段历史,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当时的红色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既带动了村民就业,也拉动了经济,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这样的模式虽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拿去照搬照抄,但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学习浙江好的思路、创新点。我会好好走、好好看,认真学习、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