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龙门阵

隔壁的龙门阵,就是隔着一层墙壁打团堆、摆闲条、拉家常、讲故事。这在今天的城市人看来是件不可理解的事情,但在农村,却是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足为奇。

隔着墙壁摆龙门阵的先决条件必须是:两家共壁,而且是竹编墙或夹壁墙。这种墙不仅通风透光,并且传音效果特别好。那边讲话这边听,这边喊话那边应,说得清楚,听得明白,比今天打电话的效果还好。

隔壁龙门阵老少皆宜,男女均可,透明度高,无任何秘密可言。

我出生在农村,居住地是一个大杂院。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时常同隔壁的石姓人家拉家常,讲故事。因为两家都是穷苦人家,竹墙共壁,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从未发生过纠纷。石姓人家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见多识广,说话风趣,他摆的龙门阵常引起我哈哈大笑,其乐无穷。好在我父亲读过几天私塾,看过不少古书。开口“三国”,闭口“水浒”,再加上“忠孝仁义”、“因果报应”的故事情节,让隔壁石姓人家感叹不已,笑逐颜开。特别是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于是隔壁龙门阵就拉开了序幕。故事精彩,情节动人,高潮迭起,美不胜收,把整个小院弄得热火朝天。有时一个故事还没摆完,就喊吃晌午饭了,两边都听得见碗筷声。

记得有一次,父亲一边讲故事,一边又突然发问:“这碗萝卜怎么没有盐味?”石姓人家听了,忙说:“我有,我有。”他立即从竹壁上的空隙中递过来一个盐巴罐,父亲伸手接过来,又拉开了话匣子。石姓人家问:“那个恶霸打死没有?”父亲说:“死倒没死,就是鼻青眼肿的,吓得跪地求饶。”石姓人家听了,却传来一阵嘿嘿嘿的笑声。后来我才知道,父亲讲的原来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

这样的隔壁龙门阵并不是天天都有,也有停歇下来的时候。比如有一次,连续几天都没听到石姓人家的声音。据说主人患重感冒了,卧床不起,请不起医生,吃不起药。父亲知道后,立即把自己扯的草药熬了一碗,从竹墙的洞口上递了过去。石姓人家感激不尽,连声称谢。不几天,又听到了石姓人家的笑声。他说:“远亲不如近邻,全靠你救了我的命啊!要不,我早见阎王爷去了。”父亲说:“哪有那么严重?伤风感冒,草药见效;喝下一碗,明天就好。以后有事尽管喊我,隔壁人家哪有不帮忙的道理?”说着说着,隔壁龙门阵又开始摆起来了。

石姓人家的主人毕竟年老体衰,禁不住病魔的纠缠,不久就谢世了。父亲极为伤感,老泪横流。送走石姓人家主人后,父亲很悲伤,大约一年后,父亲也告别人世,随石姓人家主人而去了。

如今,我在城里住上了高楼大厦。因为有水泥砖墙相隔,风吹不进,水泼不进。进门后把门一关,各管各的,互相很少往来,更谈不上摆隔壁龙门阵了。每当我忆起父亲和石姓人家主人时,不禁突发奇想:两位老人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还要摆隔壁龙门阵呢?祝愿他们笑口常开,故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