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爱”的质量,重在“做”

想要孩子以10倍的优秀来回报你?那就先学会“爱”。

人们都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爱是什么?什么是爱?这无形无质的叫做“爱”的东西怎么样才算给了孩子?任何事,先给个准确定义就简单了。爱是什么?什么是爱?爱就是“做”——请注意,不是“说”!换句话,“身教”第一,“言教”?最好永远别用。孩子不看你说了什么,说再多也白说。孩子只看你做了什么怎么做,他就会以你为模板为榜样做什么、怎么做,并最终成为什么。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已经写过一个书评了。准确来说,那个叫书话,时间比较紧,6月27号拿到的书,说是7月1日之前要成稿,两三天里读一本书不是不可能,但最近时间实在捉襟见肘,除了上班、家务及自媒体等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几近重不堪负的事,哥哥家意外事及母亲入院等。实在没法子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完之后再写书评,所以用了“剽悍一只猫”推介的速读法,有相当挑战的,尤其是对我这样思维模式固化觉得从一本书的第一页逐字逐句读到最后一页才叫读书的人而言。所幸是完成了,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读完了335页整本书,包括附录的参考文献、后记、阅读导航等,总共344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作家、教育专家尹建莉的巅峰之作。说实话,这是我读过的国内教育界相关人士写的比较好看的书。教育方面,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近年图书比较繁杂且乱,经年筛选经验下来,国外教育专家相关的书相对来说要更加客观人性化一些,不带情绪一些,而且操作性更强,最主要,是从观念模式上、从灵魂深处的一种引导和改变,而不是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书大多是方法论,是急功近利的,不符合百年树人的精魂要义。

速读交稿之后几天,一些匆匆读过片段在心里头一点点发了芽芽,于是又从头到尾重新读,老式读法,一字一句一段一个篇章,慢慢读。这一次用了一周,与以往比也算是相当快的了。重读时候比第一次速读,多了许多感受与体悟,所以就想着继续分享给亲爱的家长们——嘿嘿,这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流行病”吧?遇见好的书好的文好的想法好的东西不做个分享,简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辗转难眠食不下咽了。

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不能够吸引有一定阅读深度的、传统型家长,因为它的装帧现代化元素太多、网络化元素太多,这也是这几年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给人带来的负面感受,觉得一个在互联网上速成的书,其阅读价值阅读深度都是有限的,都是鸡汤化的,在互联网上随便扫几眼就很给面子了,专程把它买回家搁在床头搁在卫生间随时可见的地方随时读?还是算了吧。就像在互联网上看美女看明星,看看过过眼瘾而已,谁还一定要把她娶回家呀?个人认为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败笔之处。但这败笔,对于年轻家长而言,倒是相当迎合口味的。比如封面上有个副标题:“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左下角还有竖列的五句话,“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的设计使得书内容像是在一个玻璃房子里一眼可见,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书籍的共同特征,不像老式的、传统的书,比如说像《老子》、《庄子》、《易经》等,书的封面绝不可能对内容有导引作用,那些内容简直每一句都值得花半月半年甚至半辈子时间读,你得沉下心用一生的时光一点一点慢慢的读慢慢的悟、慢慢的通透慢慢的濡化成为自己的素养。

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亮点有三,一是比传统教育类书浅,很容易读,很容易懂。二是内容以讲故事为主,讲她自己教育孩子的故事,这些事例及处理方法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为每一个小孩子遇到、经过的事,大体上都差不多,尤其是中国式教育这样的“批量”生产模式下,选择性、变通性复制来用,颇有参考作用。三是排版有些特色,有“小字典”索引以查功能。

4

“序言”的标题叫着《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先生,这个序言本身、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或者说是远高于这本书本身。“前言”是作者自己的,标题叫作“当我们手上有块玉石”,从一个小寓言故事开始,有点新颖。

5

主干内容分为七章。

第一章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分列7个小故事以证: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疼、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像牛顿一样、古诗滋养的孩子。这7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第二章核心内容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分列9个小故事以证:让孩子识字不难、开“小卖部”、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修的一支生花笔、“好阅读”与“坏阅读”、阅读需要诱惑、不看“有用”的书、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写作文的最大技巧。这9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第三章核心内容是“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分列6个小故事以证:孩子从哪里来的、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可不可以批评老师、遇到一个“坏小子”、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这6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第四章核心内容是“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列7个小故事以证: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考好了不奖励。这7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确的方法,其实远比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

第五章核心内容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分列7个小故事以证: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不管是最好的管、做“听话”的父母、学会开家长会、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这7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第六章核心内容是“小事儿就是大事情”,分列7个小故事以证:女儿的隐私、如何让孩子爱吃饭、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不怕小动物、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小小独行侠、上海遇骗记。这7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第七章核心内容是“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分列5个小故事以证:河流可以是粉色的、不上学前班、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不是电脑游戏的错、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这5个小故事的意思表达是:一些“坑”堂皇地布在路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是一个“坑”足可以折断儿童的某一种天赋,严重的可以毁坏他的一生。如果家长知道那叫“坑”,花钱买伤害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6

这本书每一章每一篇的排版是有一些特色的。最前面用一个笑脸的小星星和两条分隔线,隔出一小段温馨心语;每一篇章的后面有一段,用一个小喇叭引导了一段“特别提示”,文字铺了浅灰底色,很醒目。

笑脸小星星的温馨心语,基本上等于这一篇小故事的中心思想。

文后的“特别提示”是把这篇故事里面家长有可能用得到的重要的、总结性的东西,单独提出来排列为一、二、三等序列以备查,像一个“小字典”,很是方便。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每一篇之后有每篇的小字典,整本书之后有整本书的大字典,家长对哪一个问题比较关心就可以按着索引目录页码直接跳到那一页去看。找到那一页后,如果不想读内容部分的小故事也可以直接跳过去,直接看篇头的温馨心语和篇尾的“特别提示”。看完了如果有兴趣了,可以回头再读具体内容和故事情节——这是完全适合于互联网时代阅读习惯的,也特别适宜于时间节奏、生活节奏特别紧张的年轻父母。

7

总体来说,这本书80%的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

另20%的不足处,一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装帧,二是比传统书目的严谨相比多了几个错别字。

第三个有待商榷处是,温馨心语及特别提示里的观点不错,可作者选取的佐证这些观点的个别小故事、举例子有些欠妥,就像第二章第9个小故事“写作文的最大技巧”,难免偏颇了些,作者是以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在审评,可老师的审评未尝没有道理,老师是以考场作文来审评的——这两者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再比如第四章的第2个小故事“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招我十多年前曾经在我孩子那儿用过,用的结果是他从此以后不写作业了,长达半个学期——大人从大人的角度以为“不让写作业”是惩罚,可是孩子会把这惩罚当奖励。就像你老板给你说,“我惩罚你现在开始回家过年去,8号之后再来上班!”你屁颠颠就撒丫子跑了啊,不上班薪资待遇一切照旧傻子才不要!孩子也一样,你不让他做作业也不影响他上学、不影响他吃、不影响他喝、不影响他每天进家门和你叽里呱啦说笑。他叽叽喳喳跟你说笑你能绷着个脸不理不睬吗?真这样做了,你所有的教育书就都读到狗肚子里去。

以上这些不足处虽然存在,但这并不足以影响这本书本身娓娓讲故事的“春风化雨”式的教化。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找这类书来读的家长,都是有相当程度的家长,都有迫切愿望想要改变的家长,也就都是有自己判断力、筛选力和接受原则的家长。世间没有什么书是一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几近于完全真理性存在的,连数学物理领域那些个前无古人的、高大上的真理其最终命运都是等待被后人推翻,所有的书尤其是教育类书都是一样的,总有些东西是适合你的是你想要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不适合你的。

8

就像作者尹建莉第六章第6个故事“学会开家长会”最后说的那样,“你此时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种种问题时处理的艺术一些,孩子会用10倍的优秀来回报你。”确实是至理之最。

总之是,这本书对许多没有时间去读很多教育专著的年轻家长来说,是有相当可贵、可之借鉴价值的,它类同于一锅大杂烩,你尽可以从中汲取任何适合自己体质的营养。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