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人人皆可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最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可谓是耳熟能详。告诉我们为学要谦虚。但真要懂得这其中意义能按这样去做,并且能形成习惯意识,那就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哪三个人?一个人是自己,另外两个人则是指一个是有优点的人,一个是有缺点的人。这里的善与不善不应以当善恶或是愚贤讲,而当理解人之优点、缺点。对那个善的,我跟他学,对那个不善的,我对照自己,看看他身上的缺点,我身上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掉。所以他们两位,都是我的老师。正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以此反省自己。



虚心向学,说着简单,做着很难。因为我们内心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自大的心理。按照孔子的的要求,对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要向他看齐“见贤思齐”。但是往往却是每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特别是与自己同龄优秀的人,自己心里总是很难受,心里总这样想:当年他还不如我呢!不过是凭借别的力量才比我强呢!我要是有他那样的机会做得比他还好呢!各种不服。反之,我们人类还有个天性,总能发现别人的缺点,谁在人后不说人?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优越感,他还不如我呢!各种傲娇。如果我们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把说别人的不是,都记下来,一条条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保证进步飞快!



所以孔子这两句话看似平淡,由于人类有这样的劣根性,真正能做到谦虚向学的又有几人?而更重要的是自我辨别与判断能力,形成自我的是非观念,才能“择善而从”、“不善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