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何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何意思

大吉大利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中的一段孔子的话。这段话是两千多年来,在孔子的诸多论述中,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般话,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能信手拈来,用于讲话和文章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指,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当兵;在一起旅游;在一起娱乐等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做同一件事情的情况下(这里的三不是定数,是泛指,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别人身上肯定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尤于我的或能力或特长或品德或学识等等,这些尤于我的方面,就值得我学习,值得我学习的人的这些尤于我的方面就是我要“师”的对象。大家想想,生活中的这种情况,是谁都能碰到的,但有谁又能有孔夫子这样的觉悟和境界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羡慕、嫉妒、恨"。殊不知,我们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一次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指在共同学习、生活、工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在或能力或特长或品德或学识等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肯定有尤于我或劣于我者。各方面都尤于我(善者)的人或尤于我(善的方面)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人,我要虚心向他(她)学习,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向他(她)看齐,并力争赶上或超越他(她)。各方面都劣于我(不善者)的人或劣于我(不善的方面)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人,我要以他(她)为“反面教材",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越“雷池”半步,若我身心之上,存在他(她)的同样的劣点,就要立刻、坚决、彻底改正之。从这段话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夫子加强自我修养,时刻注意提高自我素质的谦虚精神和坦荡胸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何意思

头 盔


过去我们常说,要取长补短,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也不可能什么都能自己做。要变取长补短为取长替短,方可适应社会,强大自我!

初浅认识,请方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