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打工受傷,山東“扁擔奶奶”每天往返60公里賣菜,還債10萬


2018年,74歲的趙殿香依然每天奔波在山東濟南南部山區到市區的這條賣菜路線上。每天早上六點半她就挑著六七十斤的菜準時出門,換乘多輛公交車奔波30來公里,售賣自家菜地裡種的菜。


一條扁擔,幾個編織袋,這是趙殿香老人每次出門時的“標配”,“之前賣菜是為了供兩個孫女讀書,現在是為了還債。”已經八年多的時間了,趙殿香說自己會一直堅持賣菜,直到自己幹不動的那天。
幾年前趙殿香的兒子意外受傷,為了還清兒子住院時欠下的10萬元外債,賣菜成了老人主要的收入來源。“哭解決不了問題,我好好吃飯好好活著,還完債就開心了。”看到老人堅強的身影,人們給她起了個暖心的外號“扁擔奶奶”。
在濟南市天橋區制錦市小區的市場裡,趙殿香和很多過路的居民都特別熟悉。“有辣椒,黃瓜,豆角等,這些菜都是我自己在家種的。”趙殿香說,她家住在濟南市南部山區張家村,家裡有片菜地,裡面種著各種蔬菜。
趙殿香的兒子50來歲,之前是個建築工人。幾年前的一個下午,趙殿香的兒子在工作時從八米多高的三樓摔了下來,“主要是傷到頭了,昏迷了一個星期。兒子生病那會兒借了欠了十幾萬的債務,現在還的還剩兩萬多了。”
有時候,趙殿香會坐其他人的三輪車進城,70多歲的她身手矯健,上下三輪車不用人攙扶。如今大孫女已經成家,小女兒也開始工作,但為了儘快還完兒子受傷治療時欠下的債務,趙殿香繼續外出賣菜。
一位居民拿起老人的扁擔仔細端詳,多的時候,趙殿香用一根扁擔挑著的兩個麻袋裡有七十斤左右的蔬菜,少的時候也得有五十斤。看到老人生活不易,很多居民都會先買她攤位上的菜,甚至還送一些衣服給她。
幾乎每天凌晨四五點,趙殿香就會起床,“如果前一天摘得菜不夠,我得再去菜地裡摘點菜。”今年三月的一個雨天,趙殿香在制錦市小區的市場賣菜,一位來買菜的居民看她穿的不多,“人家脫下自己的衣服來就給我披上了。”趙殿香說,“城裡的這些人都很好。”

每天往返60公里進城賣菜,“扁擔奶奶”身上所展現出的勵志精神成為感人的正能量,但感動背後,其實我們更期待,她的晚年生活是否能過得不再那麼辛苦,社會上的愛心力量,也可以多為老人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