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让大陆辛辛苦苦几十年 一夜回到解放前

“996”工作制让大陆辛辛苦苦几十年 一夜回到解放前

大陆“996”工作制正由互联网普及到各行各业,图为重庆打扫环境的清洁工人。(中新社)

最近,大陆“996 ”工作制话题持续在各行各业燃绕。“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这一工作制正遭遇以大陆程式师(程式设计师)为代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弹和抵制,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

中新社报导,在这场大讨论中,微信朋友圈支持“996”的往往是老板们,他们一边说不会强制员工“996”,一边端出心灵鸡汤:“996是巨大的福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拼搏精神”。

互联网大佬支持996

支持“996”工作制者不乏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最近三次谈到“996”,马云坚持向奋斗者致敬,“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其抛出“996福气论”引来不少骂声。

京东CEO刘强东也抛出“兄弟论”,“称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拚搏精神,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反对“996”的人多为普通员工,吐槽“工作996,生病ICU”、“996加班公司黑名单”、“996有多苦”的话题轮番登上微博热搜。

有人抱怨完,但在“不加班就走人”的压力下不得不继续“996”;也有人无法接受“996”,选择逃离。“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拿命换钱”的低欲望人群正在悄然而生。


网路程式设计师是重灾区

大陆的程式师是“996工作制”的重灾区。程式师加班有多恐怖?在北京当了8年程式师的80后刘力深有体会。“程式师何止是996,简直是007,随时随地需要加班,我去哪儿都得背着电脑”。

“刚认识我老婆的时候,两人去逛街,半路领导打了个电话,然后我不得不回去加班,把她一个人扔在商场里,一段姻缘险些就此断送”。刘力说,为了不再发生这种事儿,就专门买了个小电脑,走到哪里都背着,随时开工。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996”工作制虽然辛苦,只要钱给到位,还是愿意接受的。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没有“加班费,只有心灵鸡汤的996”。

1995年出生的吴希是一名设计师,最近刚换了工作,之前工作就是“996”,月薪8000元,不过要达到全勤绩效才能拿到全额工资。

他说,每天要7点起床,10点钟到家。睡觉?忙的时候两点能睡觉就算早的了,累到受不了。单位安排的工作量考核逼着你“自愿”去加班,加班费就别想了,而且如果完不成工作量,绩效工资就没有了。

干了半年之后,吴希直接裸辞,回贵阳老家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工资只有5k,也就够生活,但是我很开心”。


低欲望 不拚不婚不育正在蔓延

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公开谈到,从社会学看,“996”在日本很失败,拚命工作拚命赚钱的“过劳日本”和今天的“低欲望日本”密切相关。年轻人看到父辈那么拚命却老来如此,索性选低欲望,选择不拚不婚不育。

而这种场景似乎也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上演。“我不要买大房子,不买车,也不要吃美食,不结婚,不生孩子。工作轻松简单工资低,只是为了简单的一日三餐”。

“再大的物欲,人还是得先活着,加班加到心跳加速、心态崩了的时候,钱扔面前都不想要,只想休息”。“真到了这一步,不就把人都逼成低欲望人群了吗?差别就是,有些人先捞一桶金,再做低欲望人群,有些人干脆直接做个低欲望人群”。

高科技企业人人称羡,但长时间的工时也让人吃不消,图为河北某高科技检测系统的检验工作人员。(新华社资料照)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耐人寻味的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马上来临,这个节日正是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来,此时中国社会却掀起“996”讨论,令人有时光错乱之感。

回顾中国的工时制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一周工作6天,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但这一天反而要做很多事,“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是当时的流行说法。

到1995年,“双休日”出现,中国正式实行5天工作制,即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双休日制度实施20多年后的今天,“996”工作制的流行让人恍惚有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令人忧虑的是,“996”工作制似乎有着从互联网企业向各个行业蔓延的趋势。很多人担心,如果“996”成为一个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明规则,个人除了跨界外就难逃加班的命运,就这样裹挟着沦为“过劳一代”。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一语道破表示,之所以现在部分企业推行“996”,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竞争压力大,想以此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但“996”工作制明显违法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