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良种”开花结果——酒泉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郭 军

现代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我市把制种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产业规划布局,集聚政策资源要素,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更多的“酒泉良种”。

发展迅猛的现代种业

我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制种作物生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建设种业强市,研究制定了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与加快牧草种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形成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办法,保障和推动了现代种业健康持续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国家级蔬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取得了突出成效。肃州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已成为全国首批49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种业基地。

繁育基地实现规模化智能化

2018年8月21日,首届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在肃州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开幕。举办此次种业博览会,是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务实行动,也顺应了种业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开创现代种业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

资料显示,到2018年,我市蔬菜花卉制种面积达12.85万亩,产量828.2万公斤,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制种。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制种量占全国制种总量的一成,被誉为“天然的玉米种子繁育场”。我市现代种业产业园建成专业种子晾晒场695万平方米,库存能力5万吨;建成种子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全套自动化生产线28条,种子加工机械2430台(件),种子加工能力达2亿公斤。

在繁育基地的带动下,蔬菜花卉制种和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企业成为种业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我市共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168家。其中,敦煌种业作为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种子企业,领衔东方种子公司、同庆种业、华美种业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长年为美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韩国、日本、俄罗斯等58个国家和地区代繁生产蔬菜种子,已建成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蔬菜花卉外繁种子生产基地。

同时,以酒泉奥凯种机为主的种子生产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联盟已经形成,成为全国最大的研发、生产种子加工机械的专业制造基地。

科技引领现代种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形成了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基地+农户”规模化经营模式及建管用运行机制。

今年,我市将围绕国家蔬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和种子科技研发高地、种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地、全国种子展销高地的“两基地三高地”创建目标,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力争瓜菜花卉制种稳定在14万亩、玉米制种稳定在20万亩,各类种子加工能力超过3亿公斤;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推广全程机械化设备,建设制种基地物联网系统,再打造三到五个现代化、智能化制种基地。

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积极与以色列合作,筹建了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仅2018年,就签约项目22个,投资落地16个,开工建设温室2867座。其中,敦煌种业戈壁生态农业项目建成连体玻璃温室8640平方米,集成示范国内最先进的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采收和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市级财政注资成立了农业发展集团,成功申请私募基金牌照,计划年内发行戈壁产业基金1亿元,并以基金形式投入部分优质企业股权,扶持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