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不服老的男人(上)

本文摘自《人物》

王石先生有些激动。

“可能你们不相信,但我现在身体状况比20年前要好!”

马上就要68岁的王石坐在沙发的一角。他似乎对这个话题有点抵触,面对记者的提问,像是一种辩解,王石的语速变快,越说越兴奋,最后他甚至坐直了身体。

那个让他不高兴的问题是:这些年你觉得自己的体力、精力有下降的迹象吗?

10月下旬,深圳尚有暑气。这天,在深圳盐田的华大基因总部,已经卸下万科董事会主席、接任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不足三个月的王石,接受《人物》记者的采访。

王石穿了件深色薄运动外套,配了条浅蓝色修身牛仔裤,运动鞋,精神状态看上去很不错。他比预想得更瘦,细腿,身板薄,脸上也没什么肉,比起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企业家都要显得干练。

与王石的谈话中,衰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他并非不承认生理上的年岁渐长,但他更在意的是以自己目前的状态,还有一个远非常人想象的、庞大的退休后计划要去实现。他希望能证明自己年轻,也迫切地给自己寻找和搭建新的舞台。

正式从万科退休一年多了,对于王石来说,他又回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原点”。人生的第一个33年,他找到了深圳。第二个33年,他创办了万科。现在,王石总喜欢说,这是他第三段人生的开始。

突然告别

退休是突然到来的。

在朋友圈发布卸任消息的一个月前,王石还和一位有着多年交情的老朋友见面。那天他心情不错,很有信心,跟朋友说,“能打败宝能”,看上去“根本没有退下来的意思”。

此前一年半时间里,万科与“宝能系”一直在进行战争。2015年12月底,万科的大股东宝能集团突然增持股票,意图并购,得到消息的王石当即结束牛津大学的访学计划,回国“应战”。回国后,王石在各个城市飞来飞去,频繁地见人、谈判、汇报,除了几次公开的表态,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王石,那段时间一条微博都没发。

作为万科集团的创始人,王石当然想要保住自己过去30年选拔和培养的管理团队。形势所迫,他必须要作出一个决定。他瞒着所有人,在心里反复比较和平衡:是在董事会再待一两年,还是在这个自己仍有某种决定权的时候先行退出?

过去无论万科和他本人遭遇多大的考验,他几乎从不失眠,但作决定前最犹豫的那几天,他罕见地失眠了。

他的接班人郁亮完全不知情。2017年6月中旬,决定和大股东坦陈自己态度的那天,王石上午先约见了郁亮,他有言在先,“我不是来探讨的,我是来告诉你我的决定的。”6月21日,万科2016年度股东大会召开的一周前,王石在清晨发布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宣布退出万科新一届董事会选举,将接力棒交给郁亮。

王石决定退休的真正理由,直到现在他都讳莫如深。每当有记者触及这个话题时,王石都不对细节和过程做任何回应。今年初,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王石不顾秘书的阻拦,坚持表达了态度:“从尊重的角度来讲,我现在不谈,将来也不会谈。但这要看某些人的表现,如果表现继续不好的话,那谈不谈,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今年8月,在接受《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的采访时,王石隐晦地解释背后的缘由:“已经更换了大股东,股权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按照局面来说,我可以继续做下去,两年后,70了,但是两年之后是不是你还能决定谁是接班人?那是大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这就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万科是王石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舞台,也是他巨大声名的来源。在《人物》的采访过程中,王石再一次声明他的确是打算在万科一直呆到70岁再正式退休,重新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这场突如其来的告别,让他需要重新开始。

重新亮相

2018年1月23日,北京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12度。这是王石卸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的第213天。

这天也是他67岁的生日,王石前所未有地举行了一场跨年演讲,地点选择在了水立方,主题是—“回归未来”。

站在台上的王石,穿了一套深色西装,里面是一件高领毛衣,显得精瘦干练,看上去多了一点时尚感。他准备了一份35000字的讲稿,用了3个半小时跟现场3500个观众回溯自己过去“两个33年”的人生故事—其中很多内容曾出现在他多年前的自传、采访和高校演讲中。

他为这场活动翻唱了许巍的《蓝莲花》,其中几句词,他在录音棚反反复复录了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活动当天,他还把褚时健先生的妻子马静芬请到现场,并在台上做了一场圆桌对话。此外他邀请了几名观众上台,体验运动的愉悦感,在那个介于“原地踏步”和“原地跑步”的体验中,王石号召其他人跟上节奏,速度变快了,他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一句句地喊着:“快!”“快!”“快!”

“为什么会以跨年演讲的形式复出?”《人物》记者问他。王石笑了,“你知道我比较习惯做一个公众人物,经常在很多地方都来表达自己,因为万宝之争的复杂性,躺着都中枪的时代,应该从2016年下半年一直到2017年的退休,基本就保持沉默,什么话都没有说。那现在退休了,提前了嘛。提前了就得准备重新亮相,当然需要发声了,我要重新打造新的品牌。”

从一个哪怕不紧张但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拔出来,也会让人思考“我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王石当然不想就此老去,从退休那一刻开始,王石就给自己寻找、搭建新的人生舞台。

2017年8月,王石离开万科后不久,他的老朋友、远大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跃带着老婆孩子从长沙专程赶到深圳,邀请他到远大任职。“他非常诚恳,提出我来当董事长,他当CTO(首席技术官)。”

王石欣赏张跃和他创办的远大,也认为自己的经验可以帮他的企业实现转型,但王石想得清楚,“人家只是表达个诚意,表示能全面放权。我的逻辑很简单,远大只有(张跃)一个精神领袖,我不可能当董事长。”最后,王石成了远大的联席董事长。

王石的另一位老朋友汪建,也邀请他来华大做联席董事长。王石和汪建相交多年,两人一起攀登过几座世界高峰,也相互救过命。当年汪建准备把团队从北京迁出时,正是王石建议他选择深圳,还承诺把万科新办公室腾出一万平方米,免费给汪建用三年,华大有需要时,万科还可以帮忙建员工住房。最后由于种种原因,王石承诺的两件事儿都没做到,“现在老汪对我还是有意见,说我不守承诺。”王石笑着说。

在王石看来,从万科退下来之后,他有责任协助华大。王石曾推荐两位曾在万科工作的高管协助汪建,两年前他们都离职了,“我知道华大是科学创业,管理上他们有短板。既然我退休了,也是自由身了,那(过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说。

一位同时了解王石和华大的房地产界人士认为,“他现在最大的帮忙,第一个,要把汪建‘搞下来’,就是不要所有的东西都是他来做主,要下面的团队能够真正地站起来。第二个,他建议华大卖一些资产,他觉得手伸得太长了嘛,这个也弄,那个也弄,就跟万科搞就只搞住宅,道理是一样的。”

在华大集团的高管眼中,王石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宝藏”,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觉得,汪建和王石这个组合很科学,“汪老师是指南针,主席呢更擅长架构一个大型的组织,毕竟万科是一个发展了30多年的大型企业,这是非常难得的经验。”华大员工习惯称呼王石为主席,这是他在万科时的旧称,代表“万科董事会主席”。

王石把企业管理的经验提供给了远大和华大两家公司,用冯仑的话说就是,“可以完成(他)对商业的极致追求”。

王石自接任新职后,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两家公司,但他自有一套实践自己理念的方法。在华大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他告诉《人物》,“现在宜做不宜说”。

在华大集团多位高管看来,王石对华大集团管理上的改造已经有了成效,这点也得到了汪建本人的认同,“他(指王石)70%的意见我都听了。”

不想伟大

今年夏天,王石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游学了两个月。这也是他出国学习计划中的重要一站。

8月,他在耶路撒冷接受了作家许知远团队的视频采访。此前王石从未与人进行过如此长时间的访谈,采访分两天进行,未删减版的视频时长超过了5个小时。

确定要接受采访后,王石坦陈他一度压力很大,“我过去对许知远的第一个印象,掉书袋,千把字的一篇短文恨不得提五六本书,这个作者,那个观点。第二,他有自由知识分子的特点,他看不起的东西多了,当然包括企业家。他(要是)跟你提一本书,说一个人名,我要是接不上,会显得很傻。”

为了不至于在镜头前露怯,王石特地提前一周做功课。他到网上把最近市面上出的新书找出来,“读是来不及了,我就读前面的简介,还读作者的背景。我得记作者的名字,这本书写的什么,我得有个回应。”王石笑着向《人物》回忆。

结果出人意料。常以知识分子自居的许知远,在整个采访中几乎没掉书袋,倒是王石因为提前做功课形成了惯性,时不时蹦出几个作者名和书名。讲起这段经历,王石没有羞涩,也不藏着掖着,坦诚得像是在讲别人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