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铁腕“拆违”净化城市空间环境

<table>

惠东近日累计拆除了332宗共453栋“两违”建筑。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table>

4月10日下午3时许,位于惠东白花与平山街道交界的大小龟地块,一栋占地近400平方米的10层高楼轰然倒塌。

这一场景在过去半个月的惠东并非孤例,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惠东“两违”整治工作快速推进。据统计,3月29日至4月5日,全县累计拆除332宗、453栋“两违”建筑,拆除违法建筑占地面积28.6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第一次集中行动工作目标。

当前,惠东以“减存量”拆除和“零增长”管控,全面部署2019年拆除“两违”暨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净化城市空间环境。通过卫片检查图斑调查落实,全面摸清“两违”情况,坚决拆除一批“两违”建筑。机制上,组建了专门的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组建专业队伍进行高效“拆违”。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当前惠州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契机加速推进村庄规划的完善也备受关注。相关专家认为,要严格控制土地就应该精细规划乡村,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居住和产业发展区,用好用活农村的空闲土地,让违法投机建房无处遁形。

拆违成效

日均拆违近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

在前述违建倒塌的瞬间,平山街道办事处“两违办”副主任练国清拿着手机正在拍照。“每天都在拆,已经连轴转了好多天了。”他告诉记者,每次拆违的时候都会记录下来,作为执法记录,也是一种警示告诫。在他打开的相册里,蕉田东亚村、谭公石寮村、鹤楼楼下村……平山街道辖区内的各个角落拆违工作都在开展。

不只是在平山,惠东2019年拆除“两违”暨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各乡镇和街道均纷纷展开。在早些时候,位于白花镇联丰村河木村民小组8栋相互紧靠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就因为规模较大备受关注,在钩机推进下应声而倒,违法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更是达到1.6万平方米左右。

记者注意到,从3月29日惠州拉开2019年集中整治“两违”行动序幕,第一场集中拆违“会战”在全市打响。根据《惠州市2019年拆除“两违”建筑暨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惠州市委关于整治“两违”工作“硬起来、严起来、快起来”的指示精神,惠东统筹安排部署,全面铺开辖区拆违大行动。

“一声令下,全员出动,遏制违法行为。”练国清这样形容当日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由于拆违全面铺开,县里面的拆违机械设备都不够用了,部分设备还是从邻近的深圳调过来的。

据惠东县“两违办”统计的数据,3月29日至4月5日,全县累计拆除332宗、453栋“两违”建筑,拆除违法建筑占地面积28.62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34.73万平方米,日均拆违面积近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第一次集中行动工作目标,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既净化了城市空间,又提升了城市“颜值”。

优化机制

组建专业机构统筹“拆违”

“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图斑,再现场确认土地现状,建筑是否违法一目了然。”在惠东自然资源局平山国土所,面对记者询问如何辨别哪一栋属于违建的问题,该所所长叶斯东如是介绍。

在该所出具的当日执法卫片执法检查资料可以看到,当日青云社区大小龟地段被拆除的高楼卫片执法检查图斑号就被标为:785-1,研究整改意见一栏写着:拆除。

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惠东一方面通过卫片检查图斑,逐个走访调查落实,研究处置意见,全面摸清“两违”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则是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县整治“两违”工作推进会暨201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工作会和推进会,全面部署2019年拆除“两违”暨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记者从该县“两违办”还了解到,在部署任务的同时,惠东还从自然资源、住建、城监等职能部门专门抽调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成立了沿江、沿海、山区3个督导小组,分片区对各镇(街道、度假区)拆除情况进行实地核查指导,督促各镇(街道、度假区)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第一次集中拆违大行动的工作目标。

“以前‘两违’整治的执法查处主要依靠住建和自然资源两个部门,对于14个乡镇和街道的执法很难实现全覆盖。”拆违专项行动督导小组一组组长、县住建局总工程师王建军介绍,当前还是多个部门合力,街道和乡镇不断发力的局面,随着执法局的成立和运行,执法查处有望得到优化。

今年3月中旬,惠东县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也同步揭开了惠东城乡管理的新篇章。新部门有效将国土、城管执法等相关主体整合在一起,由镇(街道)牵头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这将有效推动“两违”整治工作的强化。

该县“两违办”主任、县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余建明指出,执法局的组建将有效厘清执法边界模糊、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推动“两违”整治工作强有力的开展。随着后续各项职能的进一步明晰,专业队伍的组建,还将进一步形成助力。

完善规划

精细村庄规划,用好用活空闲地

谈及近日的拆违经历,练国清直言有时候会很生气,有时候又会感觉到很可惜。“农田、草地被用于违法建房真的看着很糟心,但一栋栋的房子拆除也是挺可惜的。”他说。

不只是违建的业主方,政府在拆违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成本。记者了解到,在拆违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拆违机械设备的费用等,拆除违法建筑之后还需进行清理和平整,最后实现土地复绿,直至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都需要持续的投入。

“无论是企业还是小业主,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叶斯东说,不少违建的业主方总是抱有侥幸心态,觉得不会被发现,建好了之后就不会拆了。叶斯东直言,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卫片执法看得清清楚楚,只要是违法用地就将无处遁形;至于拆违的决心,当前的拆违行动就是很好的“亮剑”。

有着多年乡镇工作经历的叶斯东同时认为,在严“治”的同时也要有效进行“疏导”。“做好村庄规划,让村民建房更有指引,用活村里的空闲用地。”

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何林林则指出,农村的各种乱建不规范、不解决,在未来就一定会是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做好规划统筹是基础。

记者注意到,该项工作在惠城等片区已逐步展开,据此前公布的《惠城区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草案,将区域内的村庄因地制宜分为生态功能区村庄、农业功能区村庄、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以及城市集中建设区(城中村地区)村庄等不同管控类型,严格控制土地和活化土地。

何林林介绍,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下,惠州很多片区、村庄都面临着发展的良机。要严格控制土地,从源头上杜绝违建的出现,就应该精细规划统筹,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居住区,发展产业和项目,用好用活农村的空闲土地,让相应的产业项目能够进来落地,切实带动乡村的发展。

“村庄真正发展起来之后,若出现企业或村民不按规定建房,或者是在产业用地上违规建房,那也会被其他村民阻止。”何林林说。

■观察眼

疏堵结合方能标本兼治“两违”

轰隆隆!一栋10层高的建筑应声倒下,天空中腾起一团灰蒙蒙的烟雾,笼罩了大半个天空,在钩机的不断敲击下,高楼很快就变为一堆水泥、砖头、钢筋组成的废墟。

看着一栋栋违建建筑的倒下,笔者心里五味杂陈,有对政府严打“两违”高压态势的赞赏,有对花费人力物力建造的大楼最终倒塌的惋惜,也有对不被群众理解的一线执法人员的心疼,还有对拆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财政费用的痛心,更有对明知故犯、期望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一些人的痛恨。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十分珍贵。有限的土地资源被侵占、滥用,给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实施设置了重重障碍,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周期变长、成本增加等。因为几栋扎眼的违建,一座城市的形象也被大打折扣。

不可否认,这其中存在着部分群众因为宅基地破旧,重新建造新房的行为,也存在幻想在城乡接合处等法律模糊地带,私建楼房以等待政策的巨额拆迁补偿的投机分子。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两类人群均表现出对法律的淡薄。可以说,“两违”建筑满足的是部分人的利益,损害的是大多数市民合法权益,影响的是整个城市的公共利益。

从宏观层面角度来看,“两违”建筑是伴随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之一,也是现阶段国情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土地缺少合理规划,尤其是乡村。笔者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许多村庄花费高昂设计费做出的乡村规划却不能真正落地,或者因为测量尺度不标准等问题,导致建设过程中无法按规划要求开展;另一方面,在城乡接合地、村与村交叉的地区,往往会因为土地归属不明确,导致变成“三不管”地带,“两违”现象肆意发生。

笔者认为,为确保“两违”整治工作顺利有效进行,需要堵疏结合。堵能治标,也是当务之急,疏才是治本之策,只有疏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好前期规划,要切实发挥规划作用,实现有效落地。对于城乡接合部,政府要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城市发展速度,尽早提供可行的城市规划、道路、给排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推动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对于乡村,则要发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依托“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已有规划,合理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另一方面,也要明确综合治理工作并非“一刀切”,也并非应付工作草草了事。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两违”的危害、拆除的意义及目的深入人心,树立群众合法合规建房用地的法律意识,通过堵疏结合、有效引导,让群众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

此外,在“两违”拆除后,如何盘活重新获得的空闲土地资源同样值得思考。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经验,研究出台“两违”拆除后土地收储方案,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及时利用,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绿则绿、宜耕则耕等,让“两违”整治真正成为人人欢迎、人人支持的“民心工程”,为惠州依法治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添砖加瓦。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乌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