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产业“变脸” 田园“升级促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 (万晓红 记者 常坚 文/图)作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在发展中坚持以农村改革为引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统揽,全面推行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促进农村资产资源合理流动、科学配置,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现乡村振兴大改变。

聚“产业”之优 “升级”实现多业态融合

近日,彭山区规划局正在对凤鸣街道江渔村进行统一规划。该村计划新建800平方米的多功能产业服务中心,今年五月份就将动工修建。中心将设立电商平台、农资服务、劳务合作、农业技术培训,打造彭山首个乡村产业规划中心,电商、物流、劳务服务集散点。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江渔村党支部书记肖学奎必须参与到每个点的规划上。“我们村以花卉、蓝莓、热带水果高端种植为主,发展农业观光、采摘等,已形成了一三互动的农旅融合。”肖学奎说,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该村此次准备让产业升级,引进丁香康养、凤鸣花谷、百谷农旅等一三产融合项目,打造具有彭山特色的“花香果丘”立体后花园。

产业的升级带动整村的转变。不仅江渔村,在市级贫困村公义镇新桥村打造的“古堰新桥田园综合体”项目,既要实现新桥脱贫,还要以此带动全镇实现振兴。

“酒店是在改造利用安置楼及工具房的前提下,对原楼房的风貌及房间的功能布局进行改造的,使之符合现代人对乡村酒店的住宿要求。”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结合该村地形现状,以突出乡土野趣与田园生活为重点,同时通过在千年古堰通济堰一侧集中打造三路三桥一公园,形成旅游小环线,进一步推动全村振兴发展。

据了解,彭山通过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按照“一园两翼”的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有机统一。同时,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加工、+旅游、+康养、+文创、+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多种业态相互融合,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多元发展。

集“人才”之能 “1+N”让乡村能人跑在前

3月5日,在已经完成场平的彭山区江东农业果蔬物流基地项目现场,江口镇双合村党支部书记徐建正拿着项目规划图,和村干部商议建设细节。

徐建是2016年彭山区实施“大学生回引”和“能人回引”工程中引回的佼佼者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合村人,他辞去年薪20万元的工作,并把成都的房产卖掉,回乡当起了村干部。任职以来,他通过建设环村公路,狠抓村里营商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打造,以及利用自己多年在外闯荡的经验和人脉,为双合村成功引进了3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旅融合项目、5个有机种养农场项目。

目前,3个农旅融合项目和5个家庭农场项目均顺利推进建设进度,成为双合村产业壮大、升级的生力军和新引擎。同时,该村引进民营资本,以合资方式,启动总投资达1500万元的蔬果物流基地建设,预计2019年9月完工投入运营。基地建成后,将承担周边所产柑橘和其他蔬果的冷藏、物流、包装、电商和农资服务,带动周边柑橘产业大发展,并每年为村里带来至少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乡村人才振兴上,彭山“1+N”人才新政“诚意”十足。从2018年开始,该区财政每年硬投入近千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百千万”人才引育激励保障。同时,计划在未来4年内,培育基础性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以上,重点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并引进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规划师、乡村工匠、律师、回乡干部、教师等,为乡村善治提供人才支撑。

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区还将不断优化出台人才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试点,重点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并且在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养老医疗保险、贷款贴息、学历进修等方面给予补贴,让越来越多的人士加入乡村振兴大军,为彭山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引“文明”之风 一个支点激活乡村活力

钱包鼓起来,还要脑袋富起来。在乡村振兴中,彭山区以乡风文明破题,培育乡村道德风尚,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在观音镇曾家村,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文艺表演队借助村里的“百姓舞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向村民们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扶贫知识等,为大家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拓展了脱贫致富新思路、新方法。

在黄丰镇,全市首个跨村联建党组织——橘香党委成立。其着眼于统筹区域内的产业资源、交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坚持农旅协调发展,实行产业布局一体规划、新村建设一体推进、旅游项目一体实施、会节活动一体筹办,以强村带弱村,实现整体布局、联动发展。

同时,彭山区还积极探索新乡贤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明素质和乡风民风不断提升。对生产生活在农村,成长于乡土,心系乡村发展振兴,为推进彭山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具有激励、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受群众认可和尊重的创业成功人士、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七种类型人员,评选出10名“彭山区新乡贤”。

此外,在全区108个村(社区)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乡村精神文化“乐园”规划,在每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除设置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电教室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厅外,还集合了“村村响”工程、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等。

“这些乡村振兴案例,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后摸索出来的。”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说。几年来,彭山区"富美乡村"的创建成果,吸引着众多游客,也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带动产业的茁壮发展,走出了一条美丽的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