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築風裡的古鎮你知道麼?

迷在老建築裡

這次到訪 ,還去看了看“歷史悠久”的老建築們,大部分都是在臨行前就計劃好要去的,然後看完博物館後其實還有一些挺感興趣但沒機會去實地看了(文廟是臨時加的,因為離翠湖公園很近便繞道去看了一下),雖然 感覺沒有老城(現在跟 區比還是有老城吧,哈哈哈),但還是有不少東西可看。我就按照歲數大小來排列吧,哈哈哈,尊老愛幼。

★官渡古鎮★

位於 東南郊,其實就在現 省博物館新館的街對面,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 市區唯一的歷史文化古鎮了吧,算曆史的話應該有2000年了,真可怕。 屬於AAAA景區,但是免費。 文化古蹟眾多,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不過說到古鎮,都覺得是旅遊景點噩夢一般,的確現在已經很商業化了,而且我們一走道古鎮主幹道上的時候,竟然閃回到走在 古鎮時的情景,嗯,同根同系不足為奇。我們是衝著古鎮裡的幾個古寺廟才決定去的,就為了看看那些被保護下來沒有被毀掉的歷史印記(但都翻修過了)。

官渡原名“窩洞”,是滇池岸邊一個螺絲殼堆積如山的漁村,曾是一個譽滿滇中的古渡口,唐宋時已是滇池東昆岸的一大集鎮(在唐代,“窩洞”便是南詔王公遊覽滇池時理想的駐足之地;之後到了宋代,駐守“鄯闡”的演習高生世常乘舟至窩洞遊覽,並把“窩洞”命名為“官渡”,然後乾脆把官渡劃為自己直接管轄的治所,於“窩洞”設立“官渡縣治”並修建了城池),元代與 同時設縣,明清已成為商業、手工業很發達的鄉鎮。

我們直接衝著古寺廟和塔去的。

首先路過的是法定寺。

著實很喜歡門兩側立柱上孔雀藍色的木牌,配色大讚。

然後走不了多遠,就可以看到金剛寶座塔了。

古鎮裡最值得一看的便是官渡“六寺之首”妙湛寺以及妙湛寺前的金剛寶座塔。妙湛寺始建於元朝(1295年落成,後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遷建於現址古鎮的中央);金剛寶座塔,原名為妙湛寺妙應蘭若塔,亦稱穿心塔、金剛塔,於1457年重修妙湛寺時所建立,當時建塔的倡導者是特進榮祿大夫鎮守 總兵沐璘,出資者是鎮守 太監羅珪,他們都是當時統治 的頭面人物,而 石塔的目的是為了“造功德”,“求 ”,“順習俗穩民心”,“而以不治治之也”。這裡說的“順習俗穩民心”,指的是民間有螺絲怪興風作浪的傳說,故建塔以鎮之(用來鎮妖的呢,哈哈哈)。

金剛寶座塔是 已知建造歷史最久的金剛寶座塔,也是 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官渡是藏傳佛教進入 地區的登陸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築屬於藏式密宗佛塔(喇嘛塔式的塔身建築),後來國內建造的其他金剛塔的塔身都是典型的漢式多層密簷塔,所以才珍貴吧。“梁思成在《漫說佛塔》一文中,專門談到官渡妙湛寺金剛寶座塔與 真覺寺塔、 碧雲寺塔同為 喇嘛塔中的寶貴實例。是研究 密宗佛教歷史、建築和藝術的極為珍貴的文物。”

我們圍著塔看了一圈,可是陽光真的太刺眼了,主要就看了看背陽的那一面,哈哈哈。

這座金剛塔,與妙湛寺的兩座密簷磚塔相輝映,構成了官渡鎮古建築群的核心。但是,如今去看的話,除了金剛寶座塔之外(塔體下沉後原位整體抬升2.6米),大部分都是翻修過的了,而且原來的妙湛寺翻修後改名變成了官渡 ,據說是 分寺( 市少林武術職業學校的別稱)……但還是可以窺探一二當時的風貌,當然,很多東西只能靠腦補了。

看看有多新,哈哈哈。(真的跟 市區的東西寺塔一毛一樣)

投影在牆上的枯樹也很美呢。

看, 分寺……

無處不見孔雀藍色的木牌,真真兒的喜歡。

有陽光的那一邊,玉蘭花開的繁茂多了。

娘娘的佛光乍現,哈哈哈哈。

很愛這一角,

寺外的風景。

並未多做停留,看完就趕回城市中心去了。

我在拍什麼?哈哈哈,如下圖。

古鎮牌坊外面就是一條“護城河”,原地等車,隨手拍一張,這些小樓房還有點歐範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