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女皇”,在丑闻上的交锋


提起凯特·布兰切特,很多人可能都会脱口而出三个字:

大魔王

从《魔戒》里一秒变脸的精灵女王。

到《雷神3》里徒手捏爆雷神锤的死亡女神海拉。

凯特塑造了许多霸气侧漏的女王形象。

但真正让她“大魔王”人设深入人心的,还是2015年那部《卡罗尔》

毕竟只有遇到自己的“小白兔”,“大魔王”才完整。

不过,凯特·布兰切特在成为“大魔王”前,其实也演过“小白兔”。

能hold住凯特的“大魔王”,当然也不简单。

她便是手握八座奥利弗戏剧奖的老戏骨,007里的M夫人,朱迪·丹奇

她在《莎翁情史》中所扮演的伊丽莎白女王,只出镜8分钟,就斩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

有意思的是,凯特布兰·切特也曾凭借扮演伊丽莎白女王两度提名奥斯卡,不过均未获奖,而是靠《飞机家》和《蓝色茉莉》抱走的小金人。

也难怪凯特遇到朱迪会变成“小白兔”了。

虽说都是“大魔王”与“小白兔”的故事,但和《卡罗尔》完全不同的是,本片是一部极其“致郁”的电影,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有在欲望囹圄中挣扎的可怜又可恨的人们……

丑闻笔记

Notes on a Scandal

朱迪·丹奇饰演的芭芭拉是伦敦一所公立学校的历史老师。

虽然一教就是三十余载,但她既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也看不上这所非重点的中学,更不喜欢学校里的孩子们。

用她的话来说,他们不过是“未来的水管工、售货员,甚至还有古怪的恐怖分子。”

当然,芭芭拉的满腹怨恨也是有原因的。

年过半百,独居至今,没有感情的滋润,只有压抑的欲望,让她成为了一个古板、严苛、刻薄、孤僻的老处女。

这样的她,既不受学生待见,也没有什么知心同事。

唯一的朋友,便是她的日记本

每晚一篇一丝不苟的日记,没有生活的温暖与感动,只有偏激又荒谬的冷嘲热讽

在她的日记里,领导、同事、学生统统都是傻X,不是她不讨人喜欢,而是她根本不屑与这帮凡夫俗子为伍。

哪里是日记,分明是赤裸裸的“丑闻笔记”。

高傲冷漠的她,却被一位新来的美术老师彻底改变了。

那便是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希芭

年轻、漂亮、温柔,光芒耀眼却不自知,老师们变着法亲近她,学生们也爱慕她。

在芭芭拉眼中,希芭也和那帮乌合之众都不一样。

她的日记里,难得出现了褒义词

“她声音纯粹到仿佛嘴里空洞清洁。”

“她面如白桃,连呼吸都是甜的。”

芭芭拉开始刻意接近希芭。

在学生闹事的时候,主动帮她解围。

收藏她偶然掉在自己身上的头发。

甚至像小女生一样,每当两人的关系有任何进展,她都会在日记本里贴上一颗星星。

那本“丑闻笔记”,就这样冒出了粉红色的泡泡。

是的,芭芭拉不仅是个老处女,还是个拉拉老处女

希芭眼中的友情,在芭芭拉看来早就变了味。她从一开始,就不止想和希芭“做朋友”,而是想一步一步地“

引诱”她,与自己厮守终生。

她耐心地教她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如何在学校立足。

当希芭邀请她去自己家共进晚餐时,她嘴上说着不要,私下却又是买衣服又是剪头发地精心打扮了一番。

当她发现,希芭的家人和自己幻想中的完美家庭相去甚远,当她看到希芭的丈夫和自己差不多年纪,当她看到希芭还有个智障儿子时,她没有同情,反而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尽管,这一家人明明幸福又和睦。

更别提她看到希芭的旧照,发现她曾经也是个朋克少女,却在嫁做人妇后不得不尘封起自己叛逆不羁的一面,当一名贤妻良母时,表面上她耐心地听着希芭倾诉,心理却早已把自己当成了

救世主

她要拯救这个可怜的姑娘,虽然这个姑娘明明生活美满,但她都选择视而不见。

偏执的占有欲、可怕的控制欲,让她的眼中只有自己,和自己的猎物。

可惜她单方面的小算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大直女希芭并没有察觉到她的“良苦用心”。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撞见了希芭和15岁的学生康纳利在画室里偷情

她没有上报,也并非想帮希芭隐瞒,而是把这件丑闻当做要挟希芭最有力的筹码

要挟她与男同学立即一刀了断,虽然那个学生才是希芭生活的解药。

要挟她陪自己带宠物猫去看病,虽然希芭并不能体会她对猫的感情。

要挟她与自己“亲密接触”,虽然希芭并不想迎合她过界的行为。

甚至在希芭一家要去参加智障儿子的首次学校演出时出现,要挟她陪自己去参加自己宠物的葬礼。

一旦希芭违逆她,芭芭拉便凶相毕露:

“你欠我的,我可能会把你的丑事都抖出去!”

有智力缺陷的儿子人生中重要的表演错过了就没有下一次,好友宠物猫的葬礼不参加,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弥补,希芭毅然选择了前者

这成了压垮芭芭拉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对希芭的信念轰然倒塌,虽然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她盲目的一厢情愿

,就是她阴狠的机关算尽

得不到她,就毁掉她

希芭的人生全线崩盘,芭芭拉也引火烧身。

具体如何发展,邪君就先不剧透了。

但面对一点点诱惑就无法自制的人,无论遁入的是多么惨烈的地狱,都只能说是

咎由自取

15岁的康纳利,对希芭就不是什么真爱,而是青年人幼稚的虚荣心

“玩玩而已”,“睡到女老师,比睡女同学酷多了”,他与希芭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在他的撩妹履历添上更有成就感的一笔罢了。

希芭对康纳利,也只是出于

中年女性的空虚

自己貌美如斯,却不得不陪着重组的家庭、年迈的丈夫和有智力缺陷的孩子一同慢慢老去,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平和,心里丝毫不压抑是不可能的。

可把自己的压抑,投射到一个15岁学生的身上;作为一个成年人,收几张小纸条就动了心;面对一点幼稚又轻佻的勾引,就把持不住,甚至不惜犯法,这样的人,实在让人同情不起来。

最可怕的,还是扭曲的芭芭拉。

其他人是坠入地狱,只有她,早已身处其中。

爱与性,她都渴望至极,却又干涸已久。

对芭芭拉来说,爱早已不是付出,不是成全,而是,毁灭

在希芭之前,芭芭拉还“爱过”另一位女老师珍妮弗,在那本丑闻笔记里,写满了自己与珍妮弗真挚的感情,直到珍妮弗万恶的未婚夫的出现,才拆散了她们这对“神仙眷侣”。

可事实是,珍妮弗也只是把她当朋友,她订婚时,芭芭拉居然直接给她未婚夫寄了花圈,珍妮弗不得不把她告上法庭,最后法律规定芭芭拉不得靠近她500码范围内。

所以希芭也不是她的“真爱”,只是她压抑欲望的又一个可怜的宣泄口罢了。

生而为人,有欲望无可厚非。

就像片中希芭的丈夫说的那样,人人都爱年轻的肉体美好的容颜。

可大部分人都清醒地保持着理智、捍卫道德、担负责任。

懂得克制,恪守底线,不肆意放纵,也是生而为人,与野兽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