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正能量!这位海宁离休干部连续三年捐钱鼓励医学科研创新

2019-03-01 19:2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凌姝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一起来看看海宁离休干部的正能量事迹。

徐世昌:不忘初心 “徐世昌奖”鼓励创新

“你们来啦,快进来快进来。”眼前这个和善热情的老人便是徐世昌。徐世昌出生于1927年,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火纷飞中屡立军功,荣获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1976年,徐世昌从部队退役,来到海宁长安,担任长安地区卫生院(市中心医院前身)院长,离休后居住于海洲街道白漾社区。

无论是哪一种身份,徐世昌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在担任卫生院院长期间,他兢兢业业,知才善任。离休之后,他仍时刻关心医院发展,不仅将自己行医生涯中的珍贵书籍捐赠给医院,供后来人翻看品读,还连续三年向医院捐赠科研经费,用于鼓励医学科研创新,至今已累计捐款3万元。

今年1月,市中心医院专门设立了“徐世昌奖”,用于表彰科研先进。据悉,“徐世昌奖” 评选每年有一个名额,评选条件有科研技术和医德医风两方面。“我知道,我捐的钱对于科研创新所需费用来说其实微不足道。我只希望我的小小心意可以鼓励到这些年轻医务工作者,不要忘了进步的方向。”徐世昌笑着说。

在市中心医院,有一个朴素却不平凡的橱柜,里面陈列的,有医书,也有勋章。这是院方专门给徐世昌开辟的小天地,也是年轻医务工作者时常徘徊,用以自勉的地方。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把自己珍藏了一辈子的“老物件”捐赠给医院时,徐世昌说了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每一本医书背后,都承载着徐世昌的殷殷期盼。

在徐世昌家里,有许多搪瓷杯,这是早些时候他获得表彰的纪念品。“老徐人好,离休后还帮忙操心社区里的事情,有时候搞搞卫生,有时候宣传政策,也就这几年才歇下来。”照顾徐世昌生活的李阿姨热情地说道,每一个搪瓷杯都生动刻画了徐世昌身为党员的一言一行。

“中午11点半,当我与社区蒋主任离开徐老家时,除了心中有一丝打扰到老人正常就餐的微微歉意外,裤兜里多出来的一万元特殊党费,似乎让我的脚步也显得有一些 ‘沉甸甸’了……”去年9月,在我市“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期间,白漾社区党委书记李树宇在走访日记里写下了这段文字。

那一天,徐世昌对“八八战略”的深刻认识让李树宇一行感到惊讶。原来,徐世昌虽然年纪大了,但是通过电视广播,一直把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在眼里。他说,党就像父母一样,锻炼、培养、照顾了他,他永远感谢党。

“我还有一个夙愿,希望社区来帮我实现。”话到动情处,徐世昌起身取出一叠钱,郑重地交给社区工作人员,“这是一万元钱,是一个老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特殊党费,希望你们帮我上交给组织。”

李树宇始终难忘当时那笔特殊党费在手里的分量,他说:“曾经,徐老为和平抛头颅、洒热血,不复归期。脱下军装后,他更是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服务人民。如今虽已离休,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特殊的党费并不特殊,它照映出了一位老党员的崇高境界。”

“国家越来越强大了,老干部局和社区的关心也使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知足了。未来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牢牢记住那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徐世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