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秦海璐一语道出大龄剩女的心酸

最近,《我家那闺女》火了,我也忍不住一睹为快。四个不同年龄、职业的女生,她们的生活各异,但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结婚。这是父母的心病,也是她们自己的心结。

吴昕和沈凌对话时,声泪俱下,那一刻的难过、脆弱和无奈,相信很多人也有过。前半生已经过完,工作上压力巨大,遇到瓶颈,自感无力迷茫,情感上一片空白,遇不到合适的人。

她只能安慰自己说,等事业有点气色了,就能找更好的人。身为过来人的秦海璐一语打断:这还真是不一定。

吴昕说,自己可以接受小个两三岁的男生,但接受不了太小的。沈凌说, 八零后都是拖家带口的,92年的都已经秃头了,也不是小孩子了。吴昕一直摇头。秦海璐肯定地说:这种女人是不会找年下恋的,她自己需要别人来照顾,她要依靠的。

这就是大龄剩女的无奈,年龄相仿的好男人都拖家带口了,又接受不了年下恋。

曾有人问:一个人和谁结婚是不是命中注定的?

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是命中注定,但必然有一定的概率问题。一千个人里面,肯定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左右的人,跟你是特别合适的,也就是所谓对的人。而你所处的圈子里,这样的人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固定的。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缘分,一旦认识了,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

但是这些人不可能一直等着你,他们也在寻找那个对的人,你只是他们的一个可能而已。然而,时间一旦过去了,他们就很可能跟别人的对的人结婚了。

中年少女遇到对的人的可能就会逐年降低。熬了这么多年,自然是不想将就,但对的人越来越少,遇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年下恋,是很多女生无法接受的,就像吴昕说的那样,往上找太少,往下找,心理上无法接受。因为她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希望有人照顾有人疼,自然不肯让另一个人心理和生活都依赖自己。

很多离了婚的女人反而更容易接受年下恋,那是因为她们经历的人和事多,早已深谙生活的真谛,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给对方什么,属于比较成熟的婚恋观。

但中年少女却没有这一经历,她们的情感还处于索取和依赖的阶段,在心理上,还没有完成从少女到成人的转变过程,也只有她们经历了长久的婚恋后,才能完全成长起来。

同为明星的吴昕,不缺爱,不缺钱,都这么心酸、艰难,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别人?别以为父母催你结婚,是仅仅为了他们的面子,不不,他们作为过来人,更明白人世艰难,不想你吃尽口头,才想回头,已经没有了退路。

我弟弟已经三十二岁,谈了无数场恋爱,相了无数次亲,但依然单身。一开始,我是不着急的,男孩子嘛,多闯事业,事业好了,自然不愁找不到好姑娘。

但这两年,我改变了看法,开始认同父亲的催婚。因为也是在老家这些年,我见证了人生无常和生活的残酷。

早年的逍遥快活,都要用中年的苦和难来相抵。

自己不再年轻,体力上不及早年,人过三十年,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这是人的生理规律,就像吴昕说三十岁之前从不喜欢化妆,但三十岁之后已不比年轻时了。这仅仅是外表差别,精力和体力更是今非昔比。

以前熬个夜,第二天照常上班,现在熬一夜,一周都过不来,以前从不知道累,现在动不动就感到疲乏。

24岁时,生个孩子,皮肤更好了,刚生完就恢复孕前体重,哪知道脱发是何物?三十岁生娃,孕期各种疼痛、失眠,脖子的纹路增了好几道。生完孩子,血枯筋燥,失眠多梦,脱发,一下子老了好几岁。有的人体重更是一路飙升,喝凉水也长肉。

大人遭罪还不算什么,若孩子因为大人身体,遗传或者得上什么病,那以后的日子,大人苦,孩子会更苦。看看那些大龄产妇的风险和艰难,你就会明白,一辈子的苦是有定数的,不要为了年轻时的快活和苛责,把中年的自己和孩子置于苦难的巅峰。

这些仅仅是身体上的下坡路,家中的人事无常更残酷。我怀二宝时,婆婆心梗离世,次年母亲车祸离世,家里托底的人没了,我几乎一夜长大。

我成了全职妈妈,家里的收入砍掉一半,多了一个孩子,那几年是最难熬的。双方母亲的离世,把我的中年危机提前了至少十年。

有人说,母亲也算对你不薄,连到最后也没让你们花钱。我当时生气,人都没了,还在乎钱?但多年以后回望,如果当时要我们支付十万几十万的医疗费,或者常年缠绵病榻要人伺候,必然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般情况下,父母六十岁左右,是疾病集中大爆发的时期,如果父母抗不过去,很可能进入重病阶段,缠绵多年。而这时,子女大概三十五岁左右,如果刚生子,正是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两难相叠,孩子小离不开人,夫妻收入减半,父母需要高额医疗费,也需要有人照看,中年危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如果没有结婚,但父母需要医疗费和人照顾,自然是你病榻前陪护,可收入没了,支出却是无底洞。

一个人的中年,更苦,没人搭把手,哭了没人安慰,累了没人替,想要结婚,没人,想要生子,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生。一旦父母不在了,这世上就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所以,很多父母都说,趁我们年轻,你们赶紧结婚生孩子,就算不用我们带,我们也能帮你们搭把手,接送孩子,洗洗刷刷,总比你一个人死撑要强,别等好的都被人挑走了才后悔。

这才是父母的肺腑之言,年轻时不懂,总以为父母是老一套早过时了,人到中年,才发现,父母那一套没有错,只是我们眼光不够长远而已。

趁父母未老,不需要我们照顾,也能帮我们搭把手,趁我们还年轻,扛得起高负荷的家庭重担,早日择良人成家。等我们迈了这个坎,路顺了,孩子大了,我们也能腾出手了,父母也该让我们照顾了,一切有条不紊,多好!

这世间,有几个人能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大部分人结婚生子,平淡到老。而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夫妻协作,相互支持和帮衬,日子才越过越好。古人说的,先成家后立业,也不是全无道理。

如果等到双亲身体不行时,那时会更难,上有老,下有小,上下帮衬不了。若自己身体无恙倒是万幸,但如果生病,后果可想而知,就算一切平安,但当你老了,孩子还未成年,大人和孩子的风险系数陡然增高。

有人说趁年轻,多打拼多挣点钱。话是没错,弟弟也是这样做的。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衣锦还乡的命,很多人注定要平凡一辈子,比如千千万万个你我他。

弟弟前些年工作不错,但自己创业失败,几经折腾,手里的资金进进出出,已经剩余无多,房子卖了,收入一般,父亲已上年纪,而他不过三十出头,却已发鬓斑白,就算不结婚,也阻止不了苍老。

在该恋爱的年纪,就好好恋爱,在该结婚的时候,就积极主动寻觅,认清自己的核心需求,多给自己机会,多尝试。想学游泳不敢下水,那一辈子也学不会。摸爬滚打久了,自然能摸清幸福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