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导演又出新作,烧脑升级

还记得《看不见的客人》吗?

西班牙1月上映,内地9月引进,在高清资源遍地的情况下,依然狂扫了1.73亿票房;一跃成为了豆瓣电影TOP250中位列第65位的高分电影。

奥里奥尔·保罗作为导演功力了得,把众多线索聚集在一部电影中,在大量对话作为主要叙事样式的故事中把推理和论证同时展开,复杂而不混乱。

他很擅长如何在普通的故事中创造悬疑点,抛给观众线索,但又不断地打破线索,看奥里奥尔·保罗的电影,观众最大的感觉就是“”。

有了《看不见的客人》成功在前,新作《海市蜃楼》同样也备受期待,尤其是在这个但凡有点剧情反转就必称“烧脑”的电影市场前面。

抱着挺高的期待去看了《海市蜃楼》,电影的质量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这部观影带来的愉悦感甚至超越了《看不见的客人》。

(以下内容可能会涉嫌剧透,没看过电影的可以先看完电影再来看文章)

《海市蜃楼》打造了3个交错的时空,女主维拉穿梭在这3个时空中,拯救多年前故人的同时也是在拯救自己的生活。

电影在原本悬疑的基础上加上了平行时空的概念,这种多元宇宙论常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比如《彗星来的那一夜》、《恐怖游轮》,它们都旨在探讨人性的恶,为了获得什么就一定要失去什么。

《彗星来的那一夜》

而《海市蜃楼》则更加温柔和生活化一点,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想过如果其他时空里还有一个自己,那么另一个自己会过得怎么样,会不会过得比现在的自己好?

维拉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拷问,丈夫体贴、女儿乖巧的生活就是她现在想要的吗?如果生活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那么现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但如果有呢?

其实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设置,悬疑、凶案在这个设置中都不重要了,如何进行自我选择才是最重要的议题。

生活的必然性皆是由偶然造成的,《海市蜃楼》则比《蝴蝶效应》这部电影还放大了“蝴蝶效应”的意义,我们一生中可能没有机会选择要不要炸邮筒;

但大多都面临着要不要为家庭放弃一些事业,要不要在看到邻居家里有争执的时候上去看一眼这样的事。

推动叙事进行下去的动力就是每个人物的选择,而推动每个人物选择的则是爱,这里的爱不带任何政治正确的含义。

它可能是一个母亲无法割舍的亲情,也可能是一段不伦之恋的挣扎,更可能是时空交错后的一次一见钟情,我们跟电影里的人物一样,一直在找答案,这个过程是比破案和时空穿梭还要复杂的。

《海市蜃楼》虽然带有科幻元素,但它并没有飞船啊、外星人啊这些外显的东西,科幻在这里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帮助观众做选择的设定而已。

你可以说一切反转的源头是在于平行时空这个概念,也可以说这是由于女主维拉对于爱强大的执念。

《看不见的客人》竭力把节奏变快,力求让观众在重重迷雾中看清真相,而《海市蜃楼》在内里则是慢节奏的,力求让观众做选择。

其实很多地方导演都给出了暗示,甚至给出了偏重,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对于人物的共情度。

比如偷情又杀妻的凶手这条线,安吉尔的家庭挂着一幅巨大的油画,当他处在杀妻、被抓捕的这个时空里时,油画上是他与妻子的合影,两人貌合神离、面色阴郁。

当他处在和当年偷情的邻居结婚这个时空里时,这幅画上的两人亲密无间,幸福美满。

用一场谎言与谋杀去换取近30年的幸福,这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关于这样的拷问电影中随处可见:

维拉是该为了丈夫、孩子放弃理想还是该成为医院最好的精神外科医生?

少年尼克为了只见过匆匆一面的未来女子等待了多年又值得吗?

能牵动着观众往下看的早已不再是谁是凶手这样的问题了,而是“如果能重来,他会怎么选”这样的疑惑。

第一个时空里的维拉,可以维持表面上安稳平静的生活,狠心不去救1989年的小男孩,然后被出轨的老公和同事蒙在鼓里,继续在医院当护士。

第二个时空里的维拉可以成为医院里最好的精神外科医生,可以和苦恋自己多年的尼克在一起幸福生活,也可以把当年的凶手绳之以法,但这个时空里,没有最爱的女儿了。

第三个时空里的维拉要面临救人、抓凶手、搞定老公出轨等几个麻烦,看起来是最复杂的,但这也是她坚持要回来的时空。

可能有人会诟病这个看起来大团圆的结局,但这正是导演的温柔浪漫之所在啊,没有凶手逍遥法外,没有深情被辜负,维拉在做出了努力之后获得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但是细想一下,其实仍旧有遗失,第二个时空里的尼克在经历过切实的幸福之后永远的失去了维拉,不论哪个时空里的机长艾托都没有得到自己的爱人,还要面临着母亲和继父是杀人凶手的事实。

再回到片名“海市蜃楼”,相比于“风暴”来说,这个翻译真的很贴切,海市蜃楼本来就是一种虚像,它看得到但摸不着,美好而易逝。

这可能也是电影里人物的命运吧,除了女主,都经历过各自最幸福快乐的时刻,但都和这份幸福快乐擦肩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