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块钱的智能门锁靠谱吗?大都是贴牌产品,厂家为省成本常常偷工减料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我现在很担心门锁出问题,如果只是简单打不开还好说,就怕被别人用简单的方法打开我的门。”济南市民李睿说。

李睿说这话的背景是,去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产品质量抽查情况通报,亚萨合莱、普鑫、欧莱斯顿等知名智能门锁企业现身不合格名单。与此同时,一则小黑盒打开智能锁的视频也在网络流传,让花大价钱买了智能锁的李睿有些担心:“智能锁到底安不安全?”

“总的来说,在防技术开锁方面,智能锁是强于机械锁的。但是智能门锁安全隐患频出,与行业残酷的价格竞争不无关系,为节省成本,有些企业选择了牺牲品质。”济南凯辉门业总经理宋晨认为,“《智能云锁的功能要求》将于5月24日实施,行业洗牌大幕即将拉开。”

被破解的智能锁

三次把钥匙锁在家后,家住济南汇科旺园的李睿决定花3000元换个智能锁。“包里不用带钥匙,手指一按就能开门;外地的父母来济南,也不用先去单位找我拿钥匙,输个密码就能进门。”使用智能锁半年多,李睿觉得进出家门方便了不少。

有一天,李睿看到一则视频。视频里,在一场挑战赛中,4名年轻人用一部手机和两台电脑,在短短三分钟时间内,就破解了三道智能门锁,而第四道门锁因为时间和网络限制才未能破解。但这一结果足以让现场的观众和看了视频的李睿惊出一身冷汗。

“我给智能锁公司的客服打电话,对方表示他们的锁不会这么轻易被打开。”李睿称,“虽然客服这么说,但我也不清楚是真是假。”

和李睿有着同样担心的,还有济南市民宋先生。近日,他在网上看到一款小黑盒,一次刷开了8家品牌商的智能锁。“虽然这是一个博览会上的展示,这个黑盒只是智能锁专业测试工具,但不免让人担心,如果它流通到市场上,该怎么办?”

宋晨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专业术语讲,“小黑盒”叫特斯拉线圈,只需按一下键,就产生一个瞬态电磁场。“由于大多芯片都会有过电保护,当监测到内部电流不正常时会先断电,再重启,而不少智能锁重启的过程默认就是开门状态,这就造成了小黑盒能够开门的结果。也可能会使电机驱动导线感应电,就如同模拟了一道开门指令,导致门锁开启。”

在宋晨看来,总体上来说,智能锁的安全性还是大于普通门锁,但之所以出现智能锁被破解的情况,是因为有些企业偷工减料造成的。“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技术难度并不高,只是成本相对大幅增加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品牌产品,已经可以做到不被特斯拉线圈打开。”

宋晨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智能门锁价格相差很大,从三五百元贴牌锁到一两千元大品牌锁再到一两万元进口锁,其中贴牌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企业的产品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

正如宋晨所说,经济导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智能锁”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最便宜的一款名为捷凯尼的智能锁只要477元。在阿里巴巴,最便宜的一款名为科思德的智能锁最低价只有288元,在30天内成交金额达到了9.49万元;而销量最好的一款名为万事威的智能锁,最低售价335元,30天内成交1715件。一家名为安旭五金源头厂家的店铺则直接标明“厂家出货,通版中性包装,联系客服定制OEM贴牌”。

风口上的野蛮生长

独立家电产业观察家郑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2015年开始,中国智能门锁总体销量已经连续三年增长近100%。2018年中国智能锁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估计超过300亿元,产品产销量达到2000万套。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智能门锁的行业总产值将会突破1000亿元。

智能门锁之所以被诸多商家看好,跟其市场潜力、价格利润空间、行业门槛等都有很大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1500家企业涉足智能门锁,品牌门类多达3500多个,其中不乏三星、海尔、联想等巨头,但更多的是靠抄袭巨头或代工厂贴牌、缺乏自主设计的企业,这导致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用户体验不佳。

华丽的数据背后,是野蛮生长的行业现状。在郑涛看来,智能门锁安全隐患频出,与行业残酷的价格竞争不无关系,为节省成本,有些企业选择了牺牲品质。

就在去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抽查报告显示,34家电子门锁企业的34批次产品中有1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达到32.4%。其中亚萨合莱佳卫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电子门锁被检测出“抗电强度、电源性能(欠压)、防破坏报警功能”不合格;中山市普鑫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一款电子门锁(指纹锁)被检测出“防破坏报警功能”不合格;深圳市欧莱斯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电子门锁(欧莱斯顿智能锁)被检测出“抗电强度”不合格。

郑涛介绍,这3个品牌在业内都颇有名气,此次齐登质量黑榜,引发了人们对智能门锁安全性的担忧。

经济导报记者拨打普鑫和欧莱斯顿官网电话,询问产品不合格原因,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随后就挂掉了电话。

在郑涛看来,智能门锁如今正步入野蛮生长期,但这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规范了智能云锁的术语和定义、终端设备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智能云锁的功能要求》将于今年5月24日开始实施,这也标志着行业洗牌大幕将拉开。相信在经历一轮洗牌之后,智能锁行业也将逐渐走向以创新和质量为核心能力的健康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