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倾其所有,赤胆忠心的赵云,刘备、诸葛亮为何不重用?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似乎是个很精明的人物,你看诸葛亮每次出兵,似乎带着的都是赵云。

诸葛亮借东风,指定赵云前来接应;诸葛亮吊孝,指定的也是赵云护送;甚至刘备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保驾,似乎诸葛亮和赵云配合得天衣无缝。

提到赵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子龙浑身都是胆"等评价。而这句话不是别人说,正是刘备对于赵云的由衷称赞。

赵云一生追随了刘备近三十年,立下过无数战功,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独立指挥了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而且能在万军丛中救出自己的心肝儿子刘禅,这份功劳就是无可匹敌的。

既然赵云这么勇猛无敌,为什么在蜀汉始终没有统率过三军,也没有向关羽、张飞一样镇守一方。却始终未入上将之列,始终不过一偏将。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大丈夫。自己在那么多的诸侯里,偏偏选中了没有什么势力的刘备,也证明了刘备选择赵云当保镖是正确的。

在当阳大败中,刘备为虎豹骑精兵所逐,溃不成军,两个女儿被曹军捉去生死不知,赵云能在十几万乱军中,保护甘夫人和阿斗母子二人免难,殊为难得,不负刘备"子龙必不弃我走"的相知。

赵云的个人武艺是没有问题,甚至在关羽和张飞之上,不过,赵云缺乏的是一流的军事指挥才能。

与此相对应的魏延,单挑肯定不是赵云的对手,但是统筹谋略比较强,还是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并让魏延去镇守汉中这块军事重地。

虽然蜀国表面看起来和谐,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势力。因为赵云为人正派,不愿意结党,因此他就少了许多文臣们的支持,所以得不到重用。

赵云只是刘备的私人御用保镖,没有独当一面的资历。赵云很有本事,可能值的是武功,至于军事才华,应该不是很突出。当年刘备在蜀汉宣布抵挡曹操的人选,名不见经传的魏延都榜上有名,至于赵云,一直默默无闻。

蜀国后期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局面,诸葛亮生前也在安排接班人,一个是马谡,另一个就是姜维,马谡不听劝告丢了街亭被杀,姜维也不行,也最终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诸葛亮一生当中最大的污点。

那么赵云为何不被刘禅、诸葛亮重用?

1、为了调和当时蜀汉内部的矛盾。蜀汉此时相当弱小,关羽的荆州早已失守,小小的宜州属于弹丸之地。荆州内部派系林立。

所谓元老派,荆州派,东洲派和本土派都是有矛盾的,赵云属于元老派,赤壁之战前就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如果升职过快,自然会引起其他派系的反感。

2、赵云始终没有独领一面的表现。赤壁之战后,赵云曾做短暂的桂阳太守,因为能力有限,不久就被刘备借故调走了。

3、诸葛亮对赵云有戒心。赵云是刘备的死党,从小就跟着刘备打天下,而且又比诸葛亮年纪大,民间有“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的说法,这样的猛将诸葛亮是忌惮的,诸葛亮连刘备的托孤老臣李严尚且不能重用,何况对白马长枪的赵云?

4、赵云自己的问题。因为不常带兵,赵云没有自己的嫡系武装,不像关羽张飞,那是刘备手下的左膀右臂。像马超本是西凉军首领马腾之子,加之马超早有威名,尽管投靠了刘备,但在西凉地区还是非常有声望的。

黄忠

而黄忠和魏延就是荆州派系武将的代表。反观赵云,原本为公孙瓒手下一小将,后因兄死隐世7年,最后独自投到刘备麾下,可以说是毫无势力背景可言,这便是赵云没能担任一个重要职位的关键原因。

5、赵云此人非常谨慎,在刘备手下一直看守大营。诸葛亮貌似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任用赵云为疑兵,也看守后路。看三国志,赵云的地位似乎很微不足道。

刘备定益州,“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刘备传》),入川时立下“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攻取江阳、犍为等郡”(《华阳国志》)大功的赵云如同人间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