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門、剎車合二為一,單踏板模式為何連女司機都不喜歡?

對於新手女司機來說,“油門”與“踏板”就像小時候的左右手,永遠傻傻分不清楚,而且越著急越亂!於是乎有人提出,

既然分不清楚,那不如就把兩個踏板合二為一,踩油門往前走,鬆開腳便停下,這不簡單多了?

這還真不是天方夜譚,新能源車的“單踏板模式”就有類似“功效”。

什麼是單踏板模式?

顧名思義,只需要“一個”踏板,汽車就可以完成起步、加速、減速等動作。

讓車輛加速需要正扭矩,比如發動機、驅動電機提供動力。

讓車輛停下需要負扭矩,我們熟知的減速方式是卡鉗或者制動鼓制動,靠摩擦力產生負扭矩。

卡鉗制動

鼓式制動

但換種想法,能量是守恆的,除了將動能以摩擦熱形式散發外,還可以把能量返回再次存儲,也就是新能源車的能量回收系統,這也能讓車停下來。

單踏板模式便是這樣,你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能量回收的加加加強版。油門踏板松到一定程度後,VCU(車輛控制單元)自動接通能量回收系統,使驅動電機以較大的功率進行能量回收,對車輛產生減速度。

鬆開油門,電機將能量回收到電池中

因減速度更大,單踏板模式可以部分代替剎車功能,駕駛者在多數路況通過調整單個油門踏板的深淺就能實現對車輛加減速控制,不必頻繁切換踏板,駕駛更輕鬆。當然單踏板模式也不代表“制動踏板”取消,緊急制動還是要通過剎車踏板實現。

駕駛感受如何?

此前寶馬i3、日產leaf、雪佛蘭Bolt EV等已經對one-pedal / e-pedal作出嘗試。

但從用戶反饋來看,駕駛感受並不是很好,這是為什麼?

日產 leaf e-pedal電子踏板模式

首先是由駕駛習慣不同導致的。

對老司機來說,除加速和減速外,還有兩個很日常的工況——creep(蠕行)和coast(滑行)。

Creep (蠕行)車速較低時掛D檔或R檔,不踩油門不踩剎車,車也會慢慢走。在車輛起步,或者倒車時經常採用。

Coast (滑行)在預判前方路況、車速過快需降速或等待遠方紅燈時,油門、剎車都不踩情況下,依靠慣性滑行,以進一步判斷後續措施。部分駕駛員的滑行里程能佔總行程的30%~40%,重載卡車司機更是精於此道。

單踏板模式油門鬆開後的減速度很大,以寶馬i3為例。傳統車鬆油門後減速度約為0.05g,有能量回收的新能源車約為0.1g,寶馬i3為0.2g。傳統車4倍的減速度下,creep模式難以實現,鬆開油門後的滑行距離也很短,這讓開慣傳統車的老司機很不適應。

另外,一輛車的駕駛感受如何,與Pedal Map有很大關係。

以下為單踏板示意圖,踏板深度存在一個平衡點,從此處深踩油門則車輛加速,鬆油門則車輛減速。平衡點對應的踏板深度會隨著車速、路況等因素變化,踏板深度和動力之間也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

加油門

減油門

踏板深度、車速(kph)以及電機扭矩(Nm)之間的相互關係,稱為Pedal Map。踏板深度作為駕駛員意圖被VCU讀取翻譯後,VCU會按照Pedal Map調整車速和扭矩,直接影響駕駛感受。

對同一臺車而言,最大動力,即油門踩到底時的扭矩輸出是固定不變的。但同一車速下,Pedal Map比如踏板深度與扭矩之間對應關係可以有很多變化。

比如下圖所示,在速度相同,且踏板深度都為40%時,三種駕駛模式下扭矩可以有很大差距,駕駛感受也就完全不同了。

新手開車常會因控制不好力度而猛踩油門剎車,導致乘車人暈車,等司機駕駛習慣養成後,開車就平穩多了。對單踏板模式來說也是如此,剛開始控制不好油門力度,會導致剎車過快,但一旦養成駕駛習慣,你會發現開車只需要調整油門深淺,是件很舒服的事兒,只要油門控制好,coast模式也能實現。

其實對電動車來說,除駕駛習慣方面外,單踏板模式在經濟性上有很大優勢,可以達到接近全制動能量回收效果,領先於同級別綜合工況下電耗。即將上市的名爵 EZS也搭載了這個功能,將能量回收等級調到3級,即可進入單踏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