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榜样”力量,筑梦“文旅成华”!

昨日又有“大明星”在东郊记忆亮相

虽然他们没有光鲜艳丽的外表

没有昂贵奢侈的服饰

但他们有着朴实无华至真至爱的故事

他们就是

2018年成华区年度榜样人物!

1月28日,第七届“成华榜样”颁奖典礼在东郊记忆演艺中心隆重举行。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和近1000名辖区居民共同见证了10位“成华榜样”走“红毯”。据悉,这10位“成华榜样”人选和1名特别奉献表彰人选经62万市民和网友票选产生,并经成华区文明委审议后予以公布。

“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他们的榜样故事和力量激发了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精神动力......”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本届“成华榜样”评选按照推荐、初评、票选、终审、表彰、转化六个阶段开展,成华区各单位共推荐了106名候选人,成华区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评审,筛选出了25名票选候选人。“从去年9月开始,成华门户网站、文明成华微信公众号均开通了投票窗口,共收到了619064网友投票;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30名公众代表,对25名候选人事迹从典型性、示范性、代表性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最后经成华区文明委审议后,10名榜样人选及1名特别奉献表彰人选最终产生。”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由市民票选出来的‘成华榜样’,既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又都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平凡人。”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位“成华榜样”都是普通市民可亲可近、可信可学的榜样。

公益是可以传播的信仰,这是36岁杜玉科所相信的。杜玉科是成都成华区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作为一名中国红十字会培训师,他多次“与死神赛跑”,路遇紧急事故挺身而出抢救伤员。他牵头成立了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组建专业团队,传授培训急救知识,多次参与地震灾区、重大事故现场等救援,让更多人得到专业化急救救助。他深入甘孜、凉山等偏远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和助困助学活动,累计捐赠物资40余吨、100万元,救助1000余户贫困群众。

“我会继续把大熊猫饲养员这份工作做下去”,被称作“国宝妈妈”的段东琼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了19年。成华区是全球唯一的大熊猫都市家园,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外游客来蓉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呆萌可爱的国宝大熊猫“圈粉”无数,但鲜为人知的是熊猫基地里像段东琼这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饲养员。在这19年,不论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她每天给大熊猫补奶、做记录、投食、打扫兽舍、收集粪便,在足球场般大小的饲养场地里,也能行走超10公里。经她手繁育的熊猫宝宝后期成活率一直保持着100%的记录。

有爱如山,阳光温暖。39岁的范乃彬是龙潭街道阳光家园专职导师,也是成华区14个残疾人“阳光家园”的唯一一名男指导老师。2012年,他主动应聘到阳光家园,开始满腔热情地照顾阳光家园15名残疾人,他把阳光、自信、温暖都给了他的“孩子”们,陪着他们生活、学习,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

祁梁超是本次颁奖典礼唯一一个特别奉献人物奖的获得者。今年32岁的他生前为成都理工大学的工会职工。他是“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搬砖工,挥洒汗水只为北川灾民能够早日住上新家;他是“六月童心”公益组织的创建者,十年时间帮助凉山、宜宾偏远山区数百名学生实现学习梦想;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坚持为爱而行,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

在本次获奖人物中,还有入伍16年以来一直为人民服务的张绿冯、有从事井下工具研发和现场技术推广应用23年的潘勇、不忘初心的创业代表邓晓琴、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的社区民警胡军、在轮椅上点亮人生的杨科、一诺千金、为他人热心解难的62岁退休老人廖正华、还有对手足之情、夫妻之义有着朴实诠释的周希秋。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华区正全力推进‘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全区市民的参与。我们开展‘成华榜样’评选,并以最高礼遇向入选者致敬,是希望凝心聚力,让榜样成为大众的人生坐标、事业向导。”下一步,成华区将持续抓好“成华榜样”推选和“精神凝聚、价值扩展”等工作。通过全媒体宣传、榜样故事巡讲活动,深入街道、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地,讲好榜样故事,弘扬道德风尚,全面推动全区公民道德建设,激发榜样和典型的示范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