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孩在孔庙墙上写诗,被县令抓住后又作诗一首,县令:神童!

如今我们只知《三字经》被誉为“古今奇书”,却不知还有一本《神童诗》,想当年它可是与《三字经》齐名的书。

《神童诗》顾名思义就是神童写的诗,旧传为宋代汪洙所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又加入了其他人的诗,所以《神童诗》其实并不都是少年神童所作。

但是这个宋代的汪洙却是个实打实的神童,时人都将他称作“汪神童”呢!

汪洙出身于一个县吏家庭,他的父亲是鄞县县吏。

汪洙自幼就聪明伶俐,九岁能作诗,其神童之名就是这时传开的。

有一天,鄞县县令带着全县的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的圣像,就在大家都三跪九叩的时候,县令却突然注意到一旁的墙壁上有人用木炭写了首诗:“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在看到墙上字的时候,县令先是很生气,可看过诗的内容之后,他却下意识地看了看孔子的圣像和孔庙的大殿,果然残旧不堪,就觉得这首诗说得很有道理。

待他看到诗末的署名时却愣住了,因为它明明白白的写着“九龄童汪洙”几个字。

县令第一反应是,九岁的孩子哪里能写出这样的诗来,这一定是哪个大人写来讽刺我的!反正这上面有名字,他定要揪出这个名叫汪洙的人的底细来。

于是,县令叫来县吏,吩咐到:“速去打听,汪洙是什么人,把他带来见我。”

巧合的是,汪洙的父亲汪元吉当时就站在不远处,他听到县令一上来就要找他的儿子,便以为儿子调皮闯了祸,立刻跪下求情道:“汪洙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

原来,汪家贫寒,汪元吉没有多余的钱供儿子汪洙去学堂读书,汪洙白天帮助家里放大鹅,就只能利用放鹅的空闲时间和晚上的时间来学习。

有一次,汪洙在放大鹅时遇上了一场大雨,便冲进了孔庙躲雨,在见到孔庙的破败后,汪洙心里很气愤,便拾起地上的木炭写下了这首诗。

汪元吉不知其中缘故,只知道儿子在孔庙的墙上乱写乱画,被县令逮住了,他们家要遭殃了!

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后,县令问他:“这墙上的诗是不是你写的?”

汪洙称是,县令又问:“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您已经看到了这座孔庙,还不能明白这诗的用意吗?”

县令其实并不生气,他只是想确认是否真是这九岁小儿写出的诗而已。汪洙对答如流,让县令确定了八分,但他还想再考验汪洙一番,就说:“若这诗真是你写的,那你可是个神童呀,只不过神童你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呢!”

汪洙明白县令是故意嘲笑他,略微思忖便说:“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县令听后大喜:“好诗,好诗,你果然是神童,有赏!有赏!”

自此之后,汪洙神童之名就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后来,汪洙进了私塾,那些私塾老师们把汪洙所作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也就是《神童诗》,此书通俗易懂,适合儿童背诵,成为了当时的启蒙书,流传极广。

《神童诗》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