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大数据贵州的一个小县城,这里却牛起来了?

关岭,关索岭之简称。相传三国时关羽之子关索随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屯兵于此,县以岭为名。

关岭坝陵大桥

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距省会贵阳相距约150公里,可就这样的一个小县城,居住着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35个民族。1978年的关岭,顶云农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在中国进行“定产到组、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顶云经验”,与安徽凤阳并称为“南顶云,北凤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农业产业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培育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板贵花椒”、“板贵火龙果”、“上关六月李”、“八德大米”、“断桥蔬菜”、“断桥煳辣椒”、“关岭黄牛”、“关岭六花猪”、“关岭达耳粑”、 “关岭茶叶”、“坡贡小黄姜”、“花江狗肉”、“楂城油豆豉”等知名农产品。

既然说关岭牛起来了,那就来看看怎么就“牛起来”了?这里说的“牛”,是关岭的黄牛,关岭黄牛是关岭农村祖祖辈辈用来耕作的黄牛。

关岭黄牛额平或有微凹,角形多种多样,有上生、侧生、前生者,一般角均较短。公牛肩峰明显,峰高于背线约8~15厘米不等,母牛肩峰一般仅略高出于背线2~3厘米。垂皮较长,自下颌延至前胸部,宽度有达15厘米者。胸较深而略窄,尻部倾斜。尾根较高,尾细长,尾帚过飞节。前肢正直,后肢飞节多内靠,四肢关节筋腱明显,蹄质致密坚固。乳房较小,乳头细短,皮薄而致密,毛细软,黄色居多,其次为褐色和黑色,也有极少数是花斑的。鼻镜多数呈黑色,少数肉色。从整体看,体型似有偏细致和偏粗壮的两种类型。关岭黄牛成年公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4.0±7.3厘米,124.2±10.2厘米,157.1±12.6厘米,16.4±1.5厘米,284.1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8.0±10.7厘米,118.8±15.0厘米,147.9±8.9厘米,15.0±1.5厘米,239.8公斤。通常耕作条件下所测得的最大挽力,成年母牛为195公斤,阉牛245公斤,分别占其体重的70.6%和66.8%,关岭黄牛具有较好的挽力和持久力,能水旱兼作,尤适应陡坡梯田的耕作和劳役。关岭黄牛具有山地牛的体态特征和较好的役用和肉用性能,善爬高山、陡坡,同时对复杂的气候条件亦有良好的适应性;数量多,流向广,影响颇大。但因产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饲养管理水平不一,牛群品质尚欠整齐,群体与个体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可是,随着外出务工潮流,很多农村的年青人也都外出了,还有就是牛肉加工厂的增加,眼看最有优势的本地黄牛逐渐少了,这可是一大优势,为了繁殖和养殖,成立了牛头公司,各乡镇对养牛户进行政策扶持,在2018年10月28日至29日,关岭自治县召开关岭牛产业扶贫发展大会,100多位省内外专家和企业家齐聚关岭,走进养殖基地,为关岭牛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开启关岭牛产业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