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主体是“农”还是“旅”?

休闲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带动了乡镇各方面的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休闲农业旅游,是为城乡居民提供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方便其体验农耕生活、享受田园风光。那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业”,还是“旅游”呢?

一、“农为旅种”型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农业与旅游结合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经在各界的推动下跨向了新的高度。休闲农业类项目越来越多,众多的投资开发者想要做出顺应市场的项目,就必须了解“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核心所在,并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土地的特征,适当的做出开发和建设,不可盲目跟风,也不能随性消减产业。

城市近郊的休闲农庄也是“农为旅种”型,城市近郊的土地价格较为昂贵,如果仅依靠农业产值增收,收益效果不大,这种情况就挺适合发展旅游业,开发成农家乐、度假区、养生区、采摘区,可以少量种植农业以吸引游客。

二、“旅因农附”型

有些农场种植的是质优价高的有机蔬果,农业产值就不错,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顺带发展亲子游之类的旅游业态,补充农场业态。这就是典型的“旅因农附”型,这种类型前提条件就是农业产值本身特别高。例如,高端有机农业、精品水果等。 我们知道自从人类实现工业化后,宏观格局上农业整体产值是不如工业的,从欧美到中国都实行农业补贴保护政策。但局部微观上,有些农业园的纯农业产值依然较高。

三、“农旅合一”型

最典型的是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耕地少而分散,但山地植与空气环境好。这种地方开发乡村旅游,往往农业会成为旅游的辅助产业。

这种情况下,死磕纯农业产值是不明智的,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山林生态优势搞旅游,而农业的种植也应配合旅游开展。

比如强调“花色”、强调“采摘”,强调不同季节能变换不同品种供游客观赏采摘等。例如:某乡村地区,因油菜花收到游客欢迎,就干脆把其它主流作物都改种油菜--进一步又规划出画海的创意造型种植。这纯粹是从旅游价值考虑,而不是比较不同农作物本身产值的结果。

四、综合型

花卉具有较为明显的花卉器官(单花或花序),大面积种植同类花卉,形成视觉冲击,在花开时可以形成较为壮观的花开场景,供游客进行观赏游览。也可配套开发鲜花体验区和DIY制作区,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在花田间亲自动手,品鉴、参与制作。

如何选址做好定位,找适合自己的项目?

1、总体把握

将项目地打造成集花果园、游乐园等于一身的乡居乐园,成为城市居民的第二居所。

2、发展战略

美景造势、科技驱动、文化引领、民宿留人。

美景造势,大规模、艺术化种植观赏性植物,形成震撼的视觉效果;

科技驱动,利用高科技武装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就是创造新的旅游资源;

文化引领,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不光仅为种植农作物,可以配合发展节庆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主题文化等,让文化扎根在农业旅游的土壤中。

民宿留人,特色民宿,充满田园情怀,满足城市居民体验田园的需求。

3、开发思路

目前,花海景观成为引爆旅游市场的导火索,油菜花、桃花、樱花、薰衣草、杏花……花海景观的营造是一门艺术,要配以文化填充血液,与文化相印衬的景观成为景区打造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