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晟杯”獲獎名單來了!有你認識的嗎?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步。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逐夢前行,四十年砥礪奮進,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八千里路雲和月,四十年來家與國。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這場偉大變革的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變革息息相關。為紀念四十年來的輝煌歷程,反映四十年來人民生活的改善、個人際遇的發展和城市的巨大變化,描畫改革開放參與者、奮鬥者、見證者們的心路歷程和難忘記憶,烏海日報社與內蒙古德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四十年來家與國• 紀念改革開放 講述烏海故事”德晟杯有獎徵文活動。

“德晟杯”徵文活動開始於2018年6月1日,結束於2018年12月26日,期間共收到全國各地作者來稿1709篇,本報擇優刊發97篇。12月28日,活動正式進入評獎階段,在經過9位評委三輪封名投票後,最終評選出一等獎一名,作者為陳玉亮,作品名稱《吃飯的那些事兒》;二等獎3名,獲獎作者分別為趙存偉、劉惠春、王蘭愛,作品名稱分別為《過河》《難忘班中餐》《我所經歷的幾件事》;許培龍、肖衛琴等6位作者獲得三等獎;高華、崔英、趙振榮等30位作者獲得本次活動的優秀獎。

本次徵文活動非常圓滿。從來稿情況來看,作者涉及到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有工人、農民、教師、警察、記者、醫生、企事業單位已退休或仍在崗的工作人員。投稿作者年齡上至80多歲的老前輩,下至14歲的中學生。有全家動員父母女兒一起參賽的,有夫妻兩個一起投稿的,有指導老師帶著學生組團參加的。

從涉及的內容來看,有從個人際遇出發,反映時代變遷的;也有今昔對比反映家國變化的,還有追憶往昔,感慨當下,讚頌美好時代的,篇幅雖不長,但都充分反映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藝術角度來看,為避免作者們陷入“頌歌”式窠臼,本次徵文活動將體裁具體限定為“敘事性故事”,所獲得的結果令人驚喜,獲獎的40篇優秀文章無論是故事的可讀性、完整性還是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德晟杯” 徵文也創造了近年來我社有獎徵文活動的幾個“最”

參與人數最多。全國各地近千位作者發來作品千餘篇,近20萬字。

獎金金額最大。共有四十位作者入圍獎項。一等獎作者一位獲得三千元,二等獎三位各兩千元,三等獎六位各一千元,優秀獎30位各三百元。

頒獎大會最“靚”。在1月19日舉辦的頒獎活動現場,全現金髮放獎金。本次活動獎金由內蒙古德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內蒙古德晟集團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扶持的“雙百億工程”企業和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是內蒙古自治區百強民營企業、百強納稅企業,2010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集團總部設在內蒙古烏海市,註冊資本50億元,總資產超百億元,旗下有全資子公司11個,產業佈局跨越鄂爾多斯、烏海、阿拉善盟、西安、蘭州五個地區,涉及煤炭和鐵礦石開採、洗選加工、煤化工、金屬冶煉及製品、建材、金融服務、物流、貿易等領域,企業員工3000多人,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

四十年來家與國·紀念改革開放 講述烏海故事

烏海日報社“德晟杯”徵文獲獎作者名單

<table><tbody>

一等獎

陳玉亮

《吃飯的那些事》

二等獎

趙存偉

《過 河》

王蘭愛

《我所經歷的幾件事》

劉惠春

《難忘班中餐》

三等獎

崔向山

《改革開放讓我圓了求學夢》

劉雨亭

《尋得綠意滿家園》

李建軍

《黃河碼頭》

呂孝勤

《我的執教生涯》

蕭蔚琴

《我家四遷》

許培龍

《鄉關萬里一日還》

優秀獎

優秀獎

劉忠寶

《火車,火車!》

馬美蘭

《珍惜好日子》

高 華

《照 相》

曉 軼

《喜看家鄉鉅變》

郝逸雲

《想起當年那場風》

屠鳳彩

《繳電費見證時代變遷》

馮 寬

《不外遷了,還是咱烏海好》

崔 英

《歸 屬》

常 勝

《這煤礦井下的工作,咱幹定了》

馬亞波

《搬 家》

張建國

《我在玻璃廠的那些日子》

任 梅

《那一年的三八節》

俏 之

《永遠的家與故園》

趙振榮

《別了,我的集資房》

楊星燦

《三次買冰箱的事兒》

王玉文

《坐火車》

慄超中

《再接爸媽來烏海》

梁 慧

《我的家鄉變美了》

雷佔雲

《登高望“海”》

李 莉

《從“爬”到“飛”的火車》

董日斌

《從烏海飛向藍天》

張 琛

《我的故事》

杜 君

《為故鄉而抒寫》

蘇 明

《礦工的幸福時代》

付蘭偉

《四十年裡的光影人生》

袁 鵬

《南河槽上篩沙人》

皇甫華

《登山有感》

景志勝

《偷偷摸摸去高考》

孟勇剛

《礦區人民的“食為天”》

李天剛

《“奢侈”的童年生活》

/<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