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打响在华“圈地”创业团队第一枪!承诺给5万美元

全球巨头抢占食品饮料行业风口的战火,终于第一次蔓延到了中国市场。

今天,世界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雀巢宣布在华推出名为“亨利@雀巢”(HENRi@Nestlé)的开放创新平台,公开“招募”中国的创业团队和企业家为其指定的挑战项目给出解决方案。该公司承诺,将为每一个挑战项目投入5万美元并承诺,被选中的合作方将得到雀巢资源的多种支持。


有分析认为,这相当于邀请中国人和它一起“创业”。

开放平台

今天,在一份通报中,雀巢解释,“亨利@雀巢”平台是雀巢公司以创始人亨利·雀巢命名的“旗舰式”开放创新平台,在2016年推出。到目前为止,“亨利@雀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展开了14个挑战项目,收到了来自五大洲的400多份申请,并委任了55位市场大使,项目覆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健康、营养等数个领域。

上述通报又引述雀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策略与业务发展部负责人林上明说,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增长。


“如今我们非常自豪地面向中国推出这一开放创新平台,期待与更多独具创新能力的合作伙伴共同把握时代机遇,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积极的影响。”他在通报中说。

小食代今晚翻看雀巢官方专门为此而搭建的网站,当中显示了9个声称“已取得的成果”的项目,如下图所示。


例如,“未来的瓶装水”项目,目的是为雀巢的水瓶业务寻求PET塑料的补充材料;测量健康,目的则是与新的合作伙伴协作,探索可量化的健康指标。

至于仍在征求解决方案的项目,则还包括“让回收变得更具激励性和更有效”、“克服维生素D不足”、“按需求提供苏打水”等,它们离项目征集结束时间剩余3天到71天不等。

暂时不清楚,该开放创新平台在中国上线后,是否会出现特别针对中国市场、雀巢中国业务的挑战项目。目前,雀巢在全球的主要产品品类在中国几乎都有生产和销售,同时它还控制着太太乐、银鹭、徐福记、大山、豪吉等本地品牌生产企业。


背后考虑

小食代去年曾经介绍过,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在出席一个论坛时曾经表示小公司在崛起,而为商品寻求货架空间、与消费者的沟通这两大门槛的消失,正让食品创业容易太多。

事实上,传统意义的食品饮料巨头目前也有一些行业变化趋势需要追赶和把握。他解释,如今影响食品饮料行业的主要有以下六大变化:1)消费者口味的转变/千禧一代;2)数字化机遇;3)小公司的创新者;4)大幅削减成本;5)更严格的监管;6)宏观不确定性。

事实上,很多体量庞大的知名食品行业企业近年来都誓言要加快创新速度,要让自己变得更灵活、更有竞争优势,从而加速业绩增长。于是,它们纷纷和食品甚至科技类的创业团队“套近乎”:既有像雀巢这样为指定的项目征求解决方案的,更有直接成立风投公司进行资本合作的。

例如在过去的数年里,可口可乐一直运营着一个名为“The Bridge”(桥梁)的项目,来孵化科技类初创公司。截至2017年,The Bridge已孵化了30家初创企业。不过与此同时,可口可乐也调整了一下策略,在2017年停止了三年前开展的另一个名为创业孵化器计划“Coca-Cola Founders”,以把创新资源专注投入于饮料范围内的核心创新项目。

又例如法国食品企业达能,它在纽约注册成立了一家风投公司,并陆续向一些它认为能代表未来食品饮料发展趋势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包括婴幼儿冷冻食品,甚至是用于制造矿物质水的饮水机等。

至于“股神”巴菲特和3G资本控制下的卡夫亨氏,也在去年3月推出了一个名为“Springboard”的创业孵化器项目,投资那些“颠覆性创新”的食品初创企业,又承诺会向它们开放自己的分销网络、共享营销经验等。

类似做法的,还有金宝汤、通用磨坊、家乐氏等。不过略有遗憾的是,这些全球食品巨头的有关项目,此前均没有落户中国,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发达国家市场。

链接:雀巢承诺提供的支持(公司新闻稿)

• 首先,雀巢将为每一个挑战项目投入5万美元,同时委任一位雀巢公司内部的富有经验的员工作为顾问,以推进试点项目的实现和运行。

• 其次,雀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之一,创新团队将受益于雀巢的企业规模、资源和专业知识。雀巢的业务遍及190多个国家,每天有数亿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潜力巨大。

• 而且,创新团队不仅有机会可以与雀巢的业务相关方建立直接的合作,而且可以享受雀巢全球关系网络的支持。

• 与此同时,“亨利@雀巢”依托雀巢公司的号召力,将聚集最合适的人才与团队,一起完成真正重要且有意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