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孝心的举动,让她发现了商机,还成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鹌鹑蛋相信大家都吃过,比鸡蛋的体积小,但是价格却比鸡蛋高,而且据说,鹌鹑蛋可补气益血、强身健脑;鹌鹑肉也是许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就是这一个让索静霞跟鹌鹑有了不解之缘。索静霞本来是一个做煤炭生意的,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找到了另一份不错生意---鹌鹑。

索静霞高中毕业就出了社会,进过工厂,做过小生意,最终做了煤炭生意,几年下来也算是小有成就。还是一次去谈煤炭生意,听到附近有嘈杂的叫声,出于好奇,走进探究,才发现原来是鹌鹑。

就一个小棚里。密密麻麻的鹌鹑,可能是出于生意人的天性,索静霞竟然跟养殖户聊了起来。养殖户跟她介绍了一下,还说了鹌鹑的功效。索静霞觉得父母年事已高,不如买一些回去养,可以给父母补补身体。

就这样一个孝心的举动,让她接下来收获了商机。

经再三掂量过后,她毅然买了7000羽鹌鹑雏儿回家了。

谁知,那年,她家养的鹌鹑竟为她盈利上万元。原来索静霞带回家的鹌鹑太多,家里根本吃不完,于是就在附近的市场上出售,也就是纯粹的试一试,没想到鹌鹑很受欢迎,一下子供不应求。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飞来”的财富让索静霞为之一振:“鹌鹑蛋市场价远远要比鸡蛋价格高,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肯定非常广阔……”索静霞准备在鹌鹑养殖事业上大干一场了。

经过几年的社会历练,索静霞做事已经是雷厉风行。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她很快行动起来,这样才能占领市场。

于是索静霞开始行动,她找到了之前买鹌鹑苗的养殖户,因为彼此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也不会形成竞争,所以养殖户对于自己的经验也是没有保留的传授。这样两个人还结成了生意伙伴。

当然这一个还不够,索静霞还专门向专家请教养殖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还有鹌鹑养殖地的选择。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了养殖场地。索静霞还是从之前的养殖户那里进了10000羽鹌鹑雏儿,开始了自己的养殖生涯。而有了之前的预热,其实鹌鹑的生意很红火,除了卖鹌鹑,还有大量的鹌鹑蛋出售。

索静霞的养殖场从最初的7000羽,到10000羽,再到15000,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原先的小养殖地就有些难以为继,于是索静霞开始酝酿更大的计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村里人看到索静霞的养殖做的红红火火,于是纷纷来打探,自己也准备一起搞养殖。但是当地市场就这么大,一旦养殖的人多了,竞争也就大了。

但是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总不能拒绝,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后来索静霞经过一番考量,觉得自己可以把其他省份作为新市场,这样一起养殖反而可以形成优势。

而农户本来就对于市场概念不是很清楚,这样索静霞就可以利用自己先前的经验,把农户的养殖场产出的鹌鹑统一收购起来,再一起售卖。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也可以解决自己目前养殖场有限的问题。

于是索静霞开始把自己养殖鹌鹑的经验向想养殖的农户传授,并且双方直接签订购买的合同。当然如果农户想要自己售卖也可以,但是毕竟规模比较小,还要费力在市场上,所以大家也乐于合作。于是索静霞探寻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

当然索静霞自己也要扩大自己的养殖场,于是她决定在偏远一些的地方办一个大一点的养殖场。因为地方偏僻,所以从建厂,通电全程监工,这样弄了3个多月,养殖场落成了。

索静霞又进了10000羽鹌鹑雏,但是问题很快又来了,因为冬天来了。鹌鹑雏儿要在40摄氏度的情况下才能存活,但是这里没有大型供暖设备,即使有设备,电力也难以承受。于是想到用炭炉,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炭炉生起来了。

但是炭炉要怎么保证40摄氏度呢?于是索静霞只能自己盯着温度计,在养殖场一个月寸步不离,看着鹌鹑雏儿长大,索静霞的心才放下了。

在索静霞的悉心经营下,她的鹌鹑养殖事业一天比一天红火。养殖场正式挂牌,鹌鹑由最初的l万羽增长到10万羽。与此同时,从被动地带领农户养殖到主动地寻找合适的农户进行培训,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正式开始运行。

而周围村庄的村民也纷纷前来取经,希望加入到这个养殖事业当中,公司+农户的规模慢慢壮大起来。截至目前,养殖公司所带农户已经达到25家左右。在索静霞的带领下,这个本来只是靠着种植有微薄收入的村庄,很多人的收入都有大幅提升,也带动了整个镇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