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老家的“規矩”

1.莫抖腿

“人抖窮,樹抖死”

2. 不許斜著眼看人

“眼斜心不正”

3.不許用筷子敲碗盤

4.喝湯不要“吸溜”

5.吃飯時,手要扶碗

不要一隻手在桌下

6.茶七、飯八、酒滿

勸酒時要斟滿 “酒滿敬人”

倒茶時不能滿 “茶滿送人”

7.添飯不能說“要飯”

8.吃魚時不能說“翻”

9.吃飯不能在盤子裡亂翻

10.下餃子,不能說“破”

11.吃飯不能“bia ji”嘴

12.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

13.遞剪子時要手攥剪子尖兒

以上這些確切說叫忌諱,或者叫講究

做人可以不講究,但不能不守規矩

什麼叫規矩?

1.家族一起吃飯

長輩未動筷子,晚輩也不能動

這就叫規矩

2.遇見長輩要主動打招呼

這就叫規矩

咱們人活的是個“講究”

講究的就是個“規矩”

時過境遷

伴隨老一代漸漸老去

年輕人中懂“規矩”的越來越少

尤其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

很多家長過於溺愛孩子

還有人將老規矩視為

清規戒律、陳規陋習

認為“過時了”

其實這些老規矩背後代表的是什麼?

是老一輩人對年青一代的期望

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個“禮”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充滿古老的人文關懷與換位思考

做人,可以不講究

但,不能不守規矩

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規矩在傳播中存在

在漠視中消亡

老規矩可以不遵守

但是不能被毀滅......